本帖最后由 雁客 于 2012-6-3 19:17 编辑
依舊春光悅耳柔。
美麗人生,譽滿全球。
朝花落葉梦歸根,
相約心頭,且鎖眉頭。
花甲相離兩岸秋,
清照重生,漱玉回流。
女兒膝下有黃金,
敢說無憂,卻是鄉愁!
鄧麗君(1953年1月29日-1995年5月8日),生於臺灣省雲林縣褒忠鄉田洋村,原籍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
沙葉新2012年5月23日講話
還有一個新戲,已經寫好了,為了保護那個劇團,我就沒涉及“六/四”。但是鄧麗君在“六四”的表現上流淚,大陸都沒報告這個。我為什麼寫鄧麗君,到 日本,到香港,到臺灣,到法國,都采訪過。我認為我掌握的材料比較全面、比較真實。也到鄧麗君的墓前拜祭她,跟鄧麗君說,鄧小姐你放心,這事交給我,我會 像我所有的作品一樣一往情深,全力以赴。而且跟她說,我一定要寫六/四,不寫六/四就不是你。我也跟她的弟弟鄧長禧說,不寫六/四就不是鄧麗君,你就歪曲 鄧麗君了。明年的一月份是鄧麗君的六十大壽,本來這個戲是在六十大壽的時候演,可是現在改成五月份,是她的忌日,她死在五月份。而且五月在香港也是一個演 出旺季,劇場已經定好了,但是我劇本沒寫,戲曲都寫好了。鄧麗君我就光說六三、六/四,她的歌就不用說了,都知道,一直充滿了戲劇性。另外我說她這人很好,沒有什麼緋聞,很單純,很有禮貌,接受過傳統教育的一個女孩子。幾乎在采訪過程中沒有一個人說她壞話,連傭人都說她好。給小費都比別人多,只有她最後在法國那個男朋友,說,你給太多了。她呀給十塊,她男朋友會把五塊拿走,她是這樣的人,人很好。中聯部、統戰部為了把鄧麗君統戰過 來。只有她來大陸能舉行一次演唱會,那影響巨大。凡是有華人的地方都有鄧麗君的歌聲,為了統戰,她不遺餘力,已經到家,是真正到家了。可以到鄧麗君的家裏 去,可以和鄧媽媽在一塊吃飯。鄧麗君是非常非常想回大陸,她是河北人,離北京不遠。她爸爸媽媽一個是山東人,一個是河北人。越到晚年越想家,故土之念嘛, 人之常情,就是回不了,因為有軍職在身,那時候國民黨還有限制。她說我在大陸,一方面我是歌手,我唱遍全世界,沒到過祖國來唱,我覺得是個極大的缺陷。第 二,我假設能到大陸看看,能到河北去看看,把我的父母照片帶給我的親友看,再給親友拍一些錄像帶帶回給爸爸媽媽看,也了了他們的故國之思,盡了我的一份孝 心。已經開始做組織工作了,樂隊是日本的。曲目都已經選好了,鄧麗君提出來第一場在天安門,一定要在天安門演唱。那個時候你談什麼條件都可以,你只 要能來就行。來了之後的變化是另外一回事。第二,天安門廣場這一次,她在城樓上唱的,不賣票。為什麼不賣票?我要報答那些八十年代聽我的歌,用那個機子聽 我的歌,唱我的歌,因此受到開除團籍、受到批評等等的歌迷們,我要謝謝他們,為我走了第一步。假如我進行商業演出的話,估計其中至少有一部分人買不起票。 因為已經跟我們說好了,賣票隨便你,你要多少錢是多少錢。大家知道我們根本就不在乎錢的,能把她搞到北京來演出一下,你說那個影響有多大。那比張惠妹到大 陸來的影響大多了。這個時候北京學生開始絕食,天天看電視。我跟你講,其實在臺灣,在香港,他們的人民吧,群眾吧,對國內政情的關注大大超過我們,或者超 過現在我們的一些人,我們麻木了,冷漠了。很多人都不知道薄熙來是誰,真是這樣。
鄧麗君當然也很關心,天天看電視。她估計不會開槍,不可能啊。臺灣“二二八”就是個教訓,朝鮮的“光州事件”也是個教訓,鬧得全國沸沸揚揚的, 怎麼可能開槍呢,不可能啊。那時候絕食已經戒嚴。但是他們知道什麼叫戒嚴,我們對戒嚴的概念跟他們不好比的。你違反了“戒嚴令”就是要開槍的,就是很明顯 的嘛。她當然不,看電視,看這些實在是同情。五月二十幾號我忘了,在“六/四”之前,在香港的跑馬地舉行一次支持北京學生民主運動的演唱會,連續12小 時。其中有成龍,有曾志偉,我還有一次拿曾志偉開了玩笑,志寫成了痔瘡的痔。因為我寫了一本幽默小說,壯痔淩雲,那個痔也是痔瘡的痔。我寫的一國兩痔,那 個痔也是痔瘡的痔。她臨時借了一部鋼琴,練了一練,唱的那個《在山那邊》。這個歌是原來東北抗日的歌,我的家住在東北松花江上,基本旋律是那個的,歌詞改 了改就唱這個。還是能反映臺灣人的家國之思,我的家在山那邊,她唱了這個。其實她的心是在大陸這邊,非常關注我們這場六/四運動的發展,唱完沒幾天開槍 了。她怕,她躲,怕中/共會下毒手,就跑到屯門,跑到西貢。
合同還沒結束,怎麼辦?她就發表聲明,中/共當局不向學生道歉,不撫恤受/難家屬,我就一天不回大陸。這種驚險來講,把成噸成噸的銀子往外推 啊。然後她怕迫害,就跑到巴黎。與此同時,那些著名的歌星們,不到半年紛紛跑向北京,名字我就不說了。表示歉意,表示我們不了解情況,我們受了民運分子的 挑撥怎麼樣。一個女人,一個歌唱家,我不是看不起女人,能像她這樣,她在我心目中馬上就升得很高。在巴黎,每一次六/四她都參加祭悼。在巴黎有一個牆,叫 什麼牆,在那兒祭悼。前幾天都哭,我想她的內心一定是非常複雜的。那麼好的機會失去了,我可以回大陸的。我話已經說出口了,你不平反這件事我就是不回去。 我覺得這樣一個女藝人,這樣一個藝術家,像她這樣的人真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所以我抱著一種不敢說神聖,極為虔誠,極為尊重的心情,去寫她,這個本子冬天可以完成。
鄧麗君(1953年1月29日-1995年5月8日),生於臺灣省雲林縣褒忠鄉田洋村,原籍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 萬堤區大街鄉(原屬北門口鄉,北門口鄉1996年並入大街鄉)鄧臺村,是出生於臺灣的外省第二代。鄧麗君的父親鄧樞早年畢業於黃埔軍校第14期,母親是山東泰安市東平縣人。49年隨國民黨部隊撤退臺灣,鄧麗君在家排行老四,上有三個兄長。 至於“鄧麗君”這個名字的由來,則是由於父親鄧樞聽從袍澤建議,以“美麗的竹子”之意,為這個小女兒取名為“鄧麗筠”,但因為後來大多數人都將“筠”(音芸)字誤念成“君”,所以順口就以“鄧麗君”為藝名,她的英文名字則是“Teresa Teng(特麗莎·鄧)”。 鄧麗君是在全球華人社會,亞洲影響力巨大的歌手,並贏得了“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鄧麗君的歌聲”的美譽,她更是首位登上美國紐約林肯中心、洛杉磯音 樂中心的華人女歌手,曾經在美加等國家巡演。1986年獲選美國《時代雜志》世界七大女歌星,世界十大最受歡迎女歌星之一,是唯一一個同時獲兩項殊榮的亞 洲歌手。1984-1986連續三年蟬聯日本有線大賞以及全日本有線放送大賞,創下雙獎三連冠記錄無人打破;她曾於1985,1986,1991三次參加 日本紅白歌會。 2008年,鄧麗君小姐的金曲《但願人長久》伴隨“神舟七號”飛上太空。在逝世14年後的2009年,以850多萬票的高票力壓群芳,勝過老舍,金庸,王菲,周傑倫,等人,獲得中國建國60周年最有影響力文化人物網絡評選榜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