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梅云

《大螺居詩存》序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1 13:01: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世南先生文几: <br/>不通音问,忽焉改岁。奉手教并讽大什,惶愧无已。米元章尝恨东坡知之不尽,盖贤人才士固不易知。弟于足下浅尝皮相,安能穷其所至哉?且知而不能推挽,犹弗知也。 <br/>足下局趣空山,自拔无方,而弟忝称知己,既复颜甲,亦惟颡泚而已。大文指摘时弊,精密确当,有发聋振聩之用。尚忆前年弟将尊稿寄出版社,嘱其请教。此辈挟恐见破,恝置不理,今当悔交臂失之矣!此类匡谬正俗而又学富功深文字,不妨多作数篇,陆续寄叔湘先生发表。招牌愈硬,声名渐起,虽欲不用,山川其舍之乎?弟去岁访欧,上月访美;老年殊怯远游,徒费日力耳!拙著闻须年底杀青。另有小集一种,今秋或可问世,当呈教。勿复即颂 <br/>暑安 钱钟书上 二十六日 <br/><br/>一九七九年十月,我调到江西师院(后改为江西师大)中文系任教,写信告诉钱先生。他寄来一本新出的《旧文四篇》,扉页附信笺一张: <br/><br/>世南我兄教席: <br/>得书,知出谷迁乔,极为喜慰。从此教学相长,著述有资,名世之期,吾不妄叹也。……小集一种寄呈存正。匆匆即问 <br/>近佳 钱钟书上 十一月三日夜 <br/><br/>他把书中误排的汉字与外文,一一用蓝色圆珠笔亲自改正,共有五十九处之多,具见大学者治学的谨严。这一方面固然表现他对自己的著作如护头目,另一方面更表示他对后学的我十分关注和爱惜。这真是一分珍贵的礼物! <br/>看了书中的《中国诗与中国画》一文后,我写了一篇《论王士帧的创作与诗论》,企图对他提出的问题作出解答。他回信说:“弟问何故于诗重‘实’而论画却重‘虚’,兄‘解答’为诗中有‘现实传统’而片言不及画中有何传统,似答非所问。故弟致《文学评论》编辑部书中,请其如采用,即将有关弟章节概行削去。”此文在《文学评论》一九八二年第一期上发表后,我写了一首五古寄给钱先生,诗如下: <br/><br/>默存先生赐书,训迪备至。不少假借,因忆彭甘亭诗有云:“世眼 点皆寻常,誉我我转心 伤。”惟兹直谅,实亦师道。谨以代书诗二十九韵奉寄 <br/><br/>举世誉《围城》,文木或骖乘;我浊幕巨编,铿铿逾杨政。管窥而锥指,书中三味并。鸿文悬河泻,双眼秋水净。想见著述勤,卮酒末妄进。观书目如月,罅隙无不镜。我少知耽学,吮墨时自竞。不知有香醪,茅柴谙苦硬。所嗟蹄涔浅,有如萤尾莹。 植数十年,华实孰予诤?觥觥钱夫子,书来如面命。笑我勇为文,前修妄讥评。马 庸有徐,精理犹未胜。奉书意惘惘,吾言庶一罄:一代推正宗,才力或足称。奈何甘俳优,伏歌客杏圣?又为要眇言,耳目绝人境。元白鄙自郐,张王声亦郑。少陵村夫子,长篇不足咏。自矜殊酸咸,我谓成 阱。文章不经国,花月徒怡性。彼哉小丈夫,乃同妾妇行!吾文意在兹,虚实非所证。知我唯公耳,异趋岂敢横?我发日以宣,吾才贫益甚。兴运不我逢,埋光铲采尽。古人赋三都,高名亦造请。矧我覆瓿物,敢不从先正?因公割半毡,庶知所取径。 <br/><br/>在钱先生的鼓励下,我充分利用江西师大(原中正大学)校图书馆丰富的藏书,埋头搜集《清诗流派史》的资料,分类制作卡片,加上他谈王士帧那封信中已有“人事冗杂,读书鲜暇”之语,我也不愿轻易再打扰他,后来只是偶尔还通过几回信。有一次。在上饶参加蒋士铨学术讨论会,和北京中华书局来的一位女同志(姓周,副编审)闲谈。她读研究生时,导师是浦江清。她说,那时,她经常钻图书馆,在书库里,其他知名学者只是问或碰到,只有钱先生,每次去必看见他在书架前查书。她又说,前不久,她为了出版蒋士铨诗文集的事,特地走访钱先生,只谈了几句话,连忙告辞,实在不忍耽误他的时间。听了周君的话,我怕妨碍钱先生治学,便再没写信去了。我向学术殿堂的攀登,却因为他的鼓励与支持,而勇气倍增,信心更足。 <br/>一九八零年起,我应约出版了《译注古文观止》(与唐满先合作)、《黄遵宪诗选注》,又都被台湾的建宏和三久买了繁体字版权。还出版了《谷梁直解》、《元明清诗与民俗》。但是这些出版物,我一直认为是小儿科,没有多少创见,表现不出自己的学识,所以从未回赠钱先生一本书。现在,我的《清诗流派史》终于在台湾文津出版了。这是我从一九七九年到一九九四年才写成的一部书(有的章节曾发表于《文学评论》等刊物),也是在钱先生的影响下写成的学术著作。我将把这本书首先献给钱先生,报答他对我的鼓励。他在送给我的《旧文四篇》扉页上用毛笔大写了两行字:“世南学人存正 钱钟书奉”。钱先生期望我成为“学人”,我不敢辜负他的厚爱。《清诗流派史》是一份极微薄的礼物,但在我来说,是像颜渊所说的“既竭吾才”的。 <br/>钱先生对我的影响,除了发愤读书,就是淡泊名利、宠辱不惊。我看过好几种钱先生的评传,都突出写他极力摆脱名利的束缚。就在和我的十几次的通信中,也特别表现出这一点。有些人不理解,以为钱先生矫情。其实,他正像后汉逸民法真那样:“名可得闻,身难得而见,逃名而名我随,避名而名我追。可谓百世之师者矣!” <br/>现在,二三祟奉钱先生道德文章的青年人为了庆祝钱先生八十五岁华涎,特来约稿。我欣然应命,并借此机会,诚恳祝福钱先生眉寿永年,写尽胸中所藏,以嘉惠士林,增辉上国。 <br/><br/>一九九五.六.九写成 <br/>===================== <br/>如今补充几点: <br/>(1)此文稍加改动后,又发表在江西大型文艺刊物《百花洲》(1996年第二期)上,题为《怀念钱钟书先生》。据江西师大文学院青年教师万润保博士相告:他的博导看了此文,曾对他说,可惜我当时没到中科院文研所去工作。后来看到《重读大师》一书,其中伍立杨先生的《亦论“钱学”》一文,也提到我这篇文章。 <br/>关于我没能去钱先生身边工作,这确是我平生一大憾事,但我又想回来:象我这样一个高一肄业生,能到江西师大这么一所高校工作,正如钱先生说的:“知出谷迁乔,极为喜慰。从此教学相长,著述有资,名世之期,吾不妄叹也。”这实在是我的幸运。只是自愧的是,并无名世之作,真太辜负钱先生的厚望了! <br/>(2)1998年12月19日7点38分,钱先生在北京逝世。《南方周末》报同年12月25日头版头条用大黑体字发布这一消息。我见讯不胜哲人顿萎之悲。这张报纸我一直珍藏。但此前已从广播中听到这一噩耗,因此,23夜,枕上默成挽诗一首: <br/><br/>古人交游气谊敦,《广师》我独首钱君。淹贯中西孰敢到?老师最称兰陵荀。《管锥编》与《谈艺录》,有一于此可称尊。公乃浑函汇万有,馀事犹堪扫千军。地灵公遂为人杰,气与太湖相吐吞。古之道术在于是,治学宏峻如昆仑。我以袜材承青眼,拂拭不置如及门。绍述无能徒傀恧,恸哭惟向北山云! <br/><br/>人生得一知己实难,以素未谋面之人,仅凭一次通信,就向中国社科院文研所和中华书局推荐我,事虽未成,而钱先生于我可谓义薄云天了。“士为知己者死”,“我以国士报之”,固其所也。行文至此,双泪承睫,不能自制。心丧之情,当与白首同尽。 <br/>(3)前些年,在友人一次家庭宴会上,我亲聆一位在北大进修的日本留学生说:中国人这样推祟《管锥编》,我们很难理解。那不过是一本资料汇编罢了,谈不上是构成体系的学术著作。 <br/>在《博览群书》(2001年第ll期)上,也有一篇评论钱先生的文章,其中也谈到,有人说:“《管锥编》实在没什么,将来电脑发达,资料输送进去都可以处理的。” <br/>李泽厚与陈明谈话,也认为钱钟书虽然是很难得的大学问家,但他并没有提出什么问题,也没解决什么问题,有长久价值的。这样读书是买椟还珠。因而他认为钱的博闻强记完全可由电脑代替。(见《浮生论学》) <br/>我认为这都表明了一些人对学术著作的偏见。试看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序》:“感四国之多虞,耻经生之寡术,于是历览二十一史以及天下郡县志书,一代名公文集,及章奏文册之类,有得即录,共成四十余帙。一为舆地之记,一为利病之书。”“舆地之记”指《肇域志》,“利病之书”指《天下郡国利病书》。这不是两部辉煌巨著么?著书自有不同体例,清人多有《读书记》一类著作,《管锥编》也是这种体例。不能说一定要写成文学史、文论史等才是成体系的。 <br/>以钱先生之学之才之识,要构成自成一家之言的理论体系,根本不成问题。然而他没有,这是因为他站的特别高,看的特别远,他曾深刻的指出:“许多严密周全的思想和哲学系统经不起时间的推排销蚀,在整体上都塌垮了,但是他们的一些个别见解还为后世所采取而未失去时效。好比庞大的建筑物已遭破坏,住不得人,也唬不得人了,而构成它的一些木石砖瓦仍然不失为可资利用的好材料。往往整个理论系统剩下来的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只是一些片断思想。脱离了系统而遗留的片段思想和萌发而未构成系统的片段思想,两者同样是零碎的。眼里只有长篇大论,瞧不起片言隽语,甚至陶醉于数量,重视废话一吨,轻视微言一克,那是浅薄庸俗的看法——假使不是懒惰粗浮的借口。”《七缀集》修订本(P33—34)这种高瞻远瞩的话,我是叹为观止的。这不啻是给那班“浅薄庸俗”而又“懒惰粗浮”者一个最有意味的答复。当然,我们也不能误会,以为一切理论体系都要不得,钱先生是一贯主张既要见树又要见林的。 <br/>现在有人提出,钱先生够不上“大师”称号,理由是大师不仅学问渊博,“最根本的是要对民族、人类文化抱有终极关怀的人”,而钱氏缺少道义担当与责任感。对这一点,我想引耿云志《致某公信》评王国维的话作为回答:“中国学术不能独立,正如欧洲中世纪诸科学家皆为神学婢女,此实学术进步之大魔障。……王氏生当乱世而驾志于学,政治屡变而未随波逐流,唯以学问为事。……这是一个真正学者的道路。以革命家眼光视之,固不足为训;但学术眼光视之,此正是王国维能于国家民族有贡献处。”以下举梁启超、胡适、章太炎与王国维对比,认为梁氏热心政治,以致其学问“不免驳杂之讥”,他自己也承认不是“学问家”。胡适不能忘情于政治,故学问亦不甚专精,缺乏重大建树。章太炎“以学术为政治工具,……开半个多世纪学术为政治服务的谬例,……以学术眼光视之,实不足为法。”(见《蓼草集》P84)李浑厚也指出:“对于纯学术研究来说,安宁平和的心态与环境也许更重要。西方许多学术大师都是经院教授出身,中国古往今来的大学者也大半只在书斋中讨生活。王国维、陈寅恪其实过的都是很单纯的学者生活,而梁启超、胡适如果少热衷些政治和社会活动,学术成就也许会大得多。”(《李泽厚学术文化随笔》第三篇《治学之路:微观宏观之间》) <br/>如果说,王国维这样政治上保守的学者,大家都尊之为大师,那么,钱钟书怎么倒不配呢?据说陈寅恪对冯友兰的著作颇多微辞,他心目中真正的大学者是沈曾植和王国维。沈、王都是逊清遗老,可见对大师的评级,最主要的依据是学术上的造诣。 <br/>至于说:“读完钱钟书读过的书,……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这就显得大轻率了。读完钱钟书读过的书(还仅限于中国的书),你就是钱钟书么?蒋士铨赠袁枚的诗说得好:“公所读书人亦读,不如公处只聪明。”什么叫聪明?就是说袁枚把书读通了,完全融会贯通了。但“通”之一字,谈何容易!汪中曾说当时扬州的读书人,只有三个半通,而南京寓公袁枚却是他不屑一骂的人哩。所以,书读得多并不等于通,注《文选》的“书簏”李善就是一个明证。 <br/>戴震盛赞“阎百诗善读书。百诗读一句书,能识其正面背面。”(段玉裁《戴东原先生年谱》)只有阎若璩这样的大学者才知道什么叫“读书”! <br/>读没断句的古书,断句看来是起码的,可是《左传》昭公中十六年,孔颖达疏就讥笑服虔未能离经辨句。而顾炎武说:“谭丹石勤于读经。叩其书斋,插架十三经注疏,手施朱墨,始终无一误句。我行天下,仅见此人。”(《鹤征录》) <br/>以上两条转引自庞石帚《养晴室笔记》。写在这里,为的是让大家知道:读书”二字,正未易言。 <br/>钱先生的“通”,我举一个例子。《管锥编》第三册P862《五、全上古三代文卷六》,从太公《龙韬》、《管子·七臣七主》等十四种中国书,加上一种Austotle,P01itics,钱先生边引边议:“以若辈为之,亦见操业之不理于众口矣。”又引曹操的话:“使贤人君子为之,则不成也。”又引元人俞德邻的《聩皂》发议说:“盖似痴如聋,‘群视之若无人’而不畏不惕,乃能鬼瞰狙伺,用同淮南所教之悬镜,行比柳州所骂之尸虫。较之‘多语’、‘恶舌’之徒,且事半功倍焉。”然后又引亚里士多德之书:古希腊操国柄者雇妇女为探子。从而补充龚自珍的《京师乐籍说》,指出龚论帝王“募招女子”以“箝塞天下之游士”,是“仅言其可用以‘耗’,未识其并可以侦也。”(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四《小唱》:“ 察时情,传播秘语,至缉事衙门亦借以为耳目。”可补钱先生所未及)钱先生写这些,不仅描述历史上的特务,也在讽刺乃至痛斥“四人帮”横行时所谓“积极分子”为了爬上去,纷纷向上级“汇报”(打小报告)啊。你仔细去读,简直和鲁迅的杂文异曲同工,铸鼎象物,使那些“革命”小丑须眉毕现,若其见肺肝然。——你还能说他对民族以至人类文化缺少道义担当与责任感么? <br/>本来,一个真正的学者毕生所作的贡献,就是对民族和人类文化的终极关怀,何况钱先生又同时关怀现实呢?我本来是反对为学术而学术的,我平生最尊仰顾炎武,正如王仲荦所说,顾氏既有《音学五书》这样纯学术性著作,也有供国家民族可以借鉴的像《日知录》这样的著作,双轨并进,并行不悖。(《华山馆丛稿》的《谈谈我的生平和治学经过》)我看,钱先生还没有哪一部是统粹学术性的。 <br/>所以,我一直觉得,现在知识分子虽然都知道钱钟书,但真能读懂其书(尤其是《管锥编》)的有多少呢?就以古希腊雇妇女做探子来说,足见钱先生不是卖弄学问,而是因为中国书没说到(事实却存在),必须用外国书来补充。这就叫“学贯中西。”贯亦通也。 <br/>(4)我再披露钱先生给我的两封信,以见其峻洁的品格和高超的识力。 <br/><br/>第一封是1979年7月26日收到的: <br/><br/>世南吾兄教席: <br/>惠书具悉。龚诗注因闻中华已另属人,适上海古籍出版社人来索稿,即向之推荐,交与携回上海定夺。论龚文稿亦由取去,以便交辉互映,俾得窥足下学识。候有回音,当即奉白。新寄一文,明日转文评。上邓副主席书,恕不代遞。弟生平从未向贵人上书,亦不敢推毂奉渎,此例不能为兄破也。原件附还,请迳叩阍。书中道及弟处,务求削去,勿足增重,徒惹朋党之嫌耳!匆复,即颂 <br/>近祉 <br/>钟书上 <br/>六日 <br/>许浑注之误,周君书甫出,弟即与言之。因兄屡及,并闻。 <br/>又及 <br/><br/>从这信可见钱先生对我的提携无所不至,这是我最感激的。更使我受到教育的,是他从不向贵人上书、推毂,这是《易·蛊·上九》“不事王候,高尚其事”,表现了刚正的品格,这和奔走权门的“商山四皓”,胡风冤案中的“犹大”,其相去真如天壤。朋党之嫌云云,既反映了时代特色(所谓“拉帮结派”),又反映出钱先生洁身自好、群而不党的素质。其实我写给邓的信,不过是表明我希望到中国社科院文研所做钱先生的助手而已。由于钱先生的教诲,我自然不去“叩阍”了。 <br/><br/>第二封是1981年3月29日写的: <br/><br/>世南吾兄文几: <br/>奉书甚慰。所言编辑势利及捣鬼诸状,可为浩叹。尊稿今晨寄到,持之有故,言之有物,即加封附介绍一笺,挂号转文学评论编辑部,因弟力却《文学遗产》编委及顾问名义,未便为曹邱也。绵力可尽者止此,刊载与否,亦自难必,虽有敲门砖,而仍享闭门羹,未可知也。尊文中扯及拙作处,不无瓜皮搭李皮之嫌,且有驴唇对马嘴之病。徒贻标榜之口实,既落俗套,亦伤文律。何则?弟问何故于诗重“实”而论画却重“虚”,兄“解答”为诗中有“现实传统”而片言不及画中有何传统,似答非所问,何必牵率老夫乎?故弟致编辑部书中,请其如采用,即将有关弟章节概行削去,并告足下。特先奉闻。王渔洋诗学及宋诗得失,亦有愚见,说来甚长,史尧弼句未必可以辩饰,姑舍是。人事冗杂,读书尠暇,匆布即颂 <br/>近祉 <br/>钱钟书上 <br/>3月29日 <br/><br/>这信涉及两个问题。(一)是我一篇论文,题为《论王士帧的创作与诗论》,经钱先生推荐,发表在《文学评论》(1982年第一期)上。此文通过王士帧的创作与诗论,指责王士帧以文艺为清朝最高统治者服务。显然,这仍然是“政治标准第一”,说明我的文艺思想还没从极左思潮的阴影下解脱。所以,此文后来引起陈祥耀先生(福建师大中文系教授)的批评。经过几年研究后,我写了另一篇《论王士帧的诗论与诗》,发表在《文学评论》(1992年第六期)上。后来移植在《清诗流派史》中。据郭丹学弟函告,陈先生很赞赏此文,曾对郭说;如果我对清诗各派都这样写,那未来的《清诗流派史》一定是一部好书。从这件事,我深知良友切磋的可贵。(二)是钱先生虽然说我前一文“持之有故,言之有物”,实际他对我这样分析王士帧的诗论,是另有看法的。信末说,“王渔洋诗学及宋诗得失,亦有愚见,说来甚长,……姑舍是。”可见陈先生后来的批评,决非偶然,而钱先生识力之高亦由此可见。 <br/>《管锥编》出版前,钱先生曾寄赠其自序手稿复印件给我,下面有周振甫先生用铅笔写的几句话。具见两位前辈谦挹之怀。而钱先生寄赠给我,用意还在证明周先生的“精思助学,虚怀乐善”,要我正确认识他,勿以一眚掩大德。这也可以看出钱先生的交友之道,真可激励颓风。 <br/>我平生治学,坚持独立思考,即使对平生仰慕的学者如钱先生,也决不盲从。第一次通信,我就提出“如何私语无人觉,却遣鸿都道士知”问题,他虽作了解释,我仍不以为然。又如“巢车望敌”(《左传》成十六年),我曾写一短文,提出和钱先生不同的意见。 <br/>所以,我以上为钱先生辩护,完全出于公心,决非阿私所好。李泽厚与陈明的对话,那样鄙薄前贤,我怀疑他们没有彻底理解钱先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1 17: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p>刘世南先生七律很好,但孤平的句子实在太多。现在我都被搞糊涂了,孤平究意是允许的吗?如果格律上允许,还有孤平之病这一说干吗?如果按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汉语诗律学〉观点,孤平是绝对不可以的低级错误,并指出如果旧时科举作出孤平诗句,就不及格了。那么对于刘世南先生这样的诗学大家,其近体律绝一再出现孤平的句子,又当作何解释?是刘先生不以孤平为意,还是刘先生故意反常规而用之?我实在纳闷之极!</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2 10: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size="4">“孤平”之説,最早見於清乾隆年間李汝襄所著《廣聲調譜》,其卷上“五言律詩”所列五律諸式中有“孤平”,列舉三例: <br/>1、杜甫《翫月呈漢中王》起句“夜深露氣清”; <br/>2、李白《南陽送客》第二句“寸心貴不忘”;&nbsp; <br/>3、戴叔倫《送友人東歸》第二句“出關送故人 ”。</font></p><p><font size="4">此前王漁洋《律詩定體》,於第一式〈五言仄起不入韻〉例詩列出之後,亦用大字標明曰:“五律凡雙句二四應平仄者,第一字必平,斷不可雜以仄聲。以平平止有二字相連,不可令單也。”所謂“凡雙句二四應平仄者”即指“平平仄仄平”也。</font></p><p><font size="4">同治年間董文煥《聲調四譜圖說》,卷十一謂“仄平仄仄平”句式中“單一平聲為兩仄所夾者為夾平”。卷十二又云“至於孤平、夾平諸句律詩最忌,而拗體則獨喜孤平而忌孤仄”。</font></p><p><font size="4">王了一先生《漢語詩律學》云;“五言的平平仄仄平,不得改為仄平仄仄平。 七言的仄仄平平仄仄平,不得改為仄仄仄平仄仄平。如果近體詩違犯了這一個規律,就叫做犯孤平。”乃承清人之説,而最簡明扼要。</font></p><p><font size="4">啟功先生《詩文聲律論稿》則以爲“所謂孤平實指兩仄夾一平”,此說似是而非。蓋仄仄平仄平,亦“兩仄夾一平”,唐人最愛用此,以示高古,如孟襄陽“八月湖水平”、“北闕休上書”等皆是也,雖與仄平仄仄平近似,而實不相同也。</font></p><p><font size="4">老輩爲詩,自幼信“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之說,從不避孤平,贛省耆宿胡修人(守仁)、余心樂、姚公骞等無不如是,非僅世南詩丈也;而吾侪熟谙王力先生之書,故犯孤平者甚鮮。在下爲詩,守律頗嚴;而于他人之寬于格律者,亦能抱“理解之同情”也。<br/></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2 10: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p>民權乃可致匡,此義我論譚瀏陽<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p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span><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mso-hansi-font-family:';">嗣同</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p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span><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mso-hansi-font-family:';">;</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mso-hansi-font-family:';">----此句似夺一字。熊社能帮忙补上否?</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mso-hansi-font-family:';">又刘老诗中提到湖南省社科院院长羊慎之。羊当作杨。如果刘老的诗集还未印,建议改过来。</span></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5 20:29:15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今是昨非斋</i>在2009-11-12 10:13:18的发言:</b><br/><p>民權乃可致匡,此義我論譚瀏陽<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p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span><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mso-hansi-font-family:';">嗣同</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p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span><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mso-hansi-font-family:';">;</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mso-hansi-font-family:';">----此句似夺一字。熊社能帮忙补上否?</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mso-hansi-font-family:';">又刘老诗中提到湖南省社科院院长羊慎之。羊当作杨。如果刘老的诗集还未印,建议改过来。</span></p></div><p></p><font size="4">谢今是兄!“民權乃可致匡”当作“民權乃可致一匡”。拟遵瞩转告黄山书社责编。</fon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3 01: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听熊社讲话,如泉中泄珠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6 09:3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QQ上偷望你

我在QQ上偷望你

在QQ上偷望你 没有找你说话 只是偷偷地望着你 我在QQ上偷望你 无论是星星闪烁的夜晚 还是旭日初升的凌晨 我在QQ上偷望你 无论是炎热如火的夏日 还是冰冷如霜的寒冬 我在QQ上偷望你 没有别的念头 只是想一直地不舍地 静静地望着你. 我望着你上线 离线 我不知道我 应该做
  
在QQ上偷望你 没有找你说话 只是偷偷地望着你   
我在QQ上偷望你 无论是星星闪烁的夜晚 还是旭日初升的凌晨   
我在QQ上偷望你 无论是炎热如火的夏日 还是冰冷如霜的寒冬   
我在QQ上偷望你 没有别的念头 只是想一直地不舍地 静静地望着你.
我望着你上线 离线 我不知道我 应该做点什么 我不知道我可以做些什么
我知道自己很傻 但仍然傻傻地望着你 有点祛眼袋 有点情不自禁 有点稀里糊涂
我不明白这样的一个你 为何如此让我心折
我盼望在你的心中占有一方的空间 但我不敢在次走进你的世界 我是那只自卑的红蜻蜓 只能犹豫地在你的附近盘旋徘徊
我不明白这样的一个你 为何如此让我心动
我希冀能左右你的视线 但我再也没有鼻部整形出现到你跟前 不敢让你看见 我太平凡 只能远远地偷望你  
我不明白这样的一个你 为何如此让我喜欢 我曾经想过不在乎你 但我一直情不自禁地想你
穿过你的网 我仿佛看到你的目光悠悠 对我浅浅一笑
一直以来, 我渴望着把我必须跟你说的 最为真实的话跟你说 可是我不敢 我怕你会轻视我
一直以来 我渴望着把我必须对你说的 最为动听的话对你说 可是我不敢 我怕你会笑话我
一直以来 我都渴望着要从你身边出现 最不经意地 可是我不敢 我怕你会察觉我的懦弱
一直以来 我都渴望能让你感觉到我的存在 最真真切切地 可是我不敢 我怕会遭遇你的漠视  
我只把要对你说的话 埋在心底 不敢告诉我怕你会看穿我 如同一张白纸 让我在你面前袒露无为 无地自容
所以 我选择 依然只是偷偷地望着你 我通过隆鼻手术 可以清清楚楚从从容容地望着你 那感觉让我好舒服 好温柔
我望着你那填写的资料 这样可以满足我了解你的点点滴滴 我看你的日志 可以知道你的心情 知道你的现在的情感  
你笑 我陪你一起笑 你哭 我陪你一起哭 你高兴的日子我同样高兴 你无聊的日子我同样无聊 每个日夜我都在那里偷偷地望你 你不会颧骨整形
我可以读懂你 你那么丰富 那么自信 充满丰盈的生命力
有时候 我可以看到你心中涌出的温暖和亲切
有时候 我可以猜想你清清淡淡如沐春风的丰胸手术
有时候 我可以感知你淡淡的忧郁和愁闷
有时候 我可以体会到你踌躇满志的理想和志气
你与我 也许没有多少刻骨铭心 没有点滴辉煌浪漫 没有丝毫甜言蜜语
你甚至不会知道 时间匆匆来去 生命觥筹交错 网路纷纷凌乱 我只是用足足我所有的可能的时间去偷望你 深情地 你永远也不会知道
我在QQ上偷望你 我不敢找你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7 12:3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風流前輩幾追攀,聊接清塵破俗慳
诗人一想到破俗,便不能证如来大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7 12:3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風流前輩幾追攀,聊接清塵破俗慳
诗人一想到破俗,便不能证如来大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7 12:3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名山事業應相待,如我津梁亦已疲。


诗人自喻津梁,真太自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江右诗社 ( 苏ICP备11024144 )

GMT+8, 2024-11-23 12:59 , Processed in 0.05819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