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990|回复: 3

论诗的评价标准(陆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9 00:5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什么样的诗是好诗?好坏是一定要有一个标准的,用不同的尺子要衡量,有不同的结论,我们总是在寻找一个统一个标准,去一无例外的评价我们的诗词,去统一我们关于美的认识。
社会客观价值评价标准。
      诗是艺术的一种形式,从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来看,一切艺术的价值,取决于艺术本身的属性,以及能否通过这一属性满足社会的需要。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社会需要,是指进步的,推动历史前进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如果艺术虽然满足某种社会需求,但那种需求不能推动社会发展,那么,他不是美的。所以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点中,美即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但最根本、还是客观的。这个客观性,就反映在------艺术作品本身能多大程度上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社会客观评价标准,不同于美的客观性,美的客观性,是指作品的客观属性能满足对象的某种需要,而社会客观评价标准,他强调的是,这个满足的对象,只能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是关键词,是代表、反映人民群众长远的,向上的,进步的利益的东西。
      承认美学的社会客观评价标准,就等于承认美的暂时性,社会的不断发展,旧的利益关系灭亡,新的利益关系产生,导致了旧的社会需要不断消失,而新的社会需要又不断产生。文艺作品之矢,失去了社会发展需要之的,就失去了他的存在价值,也就不美了。当然,他不美了,不等于你不认为他不美,他不美,是因为他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你认为他美,是因为你代表着腐 朽落后阶层的利益,或是梦想着仍然过着这一阶层阶级的腐朽靡烂生活,这种美,不应当叫美,只是一种庸俗的低级的需要。
      即然在社会客观评价标准里,需要是暂时的,历史的,同样,美也是暂时的,历史的,今日庸俗的东西,明天就是超前的,明天美好的,今天是受歧视的,不过,相对于社会需要来说,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种观点,似乎能将美学统一了起来。但大错特错了,因为自始至终,马恩都没有明确的告诉我们,个体需要到底是什么,有那些,由个体需要汇集成的群体需要又是什么,又有那些,由群体需要汇集成的社会需要又是什么,又有那些。他们什么都没说,只是借用了马尔萨斯的需要层次论,泛泛而谈。第二,社会需要与个体需要是什么关系?个体需要是社会需要的具体化,社会需要的满足,是通过个体需要的满足来体现的,个体需要与社会需要是在一个需要中的两个侧面,并不是两种平行存的需要,但马克思理论里,艺术不是通过满足个体需要来满足社会需要, 而是割开个体需要,谈空泛的社会需要。
       因此,在马恩的学说里,文艺之矢,是用来射社会需要之的的,但他们并不知道,社会需要之的具体有那些,没有标准,怎么来检验文艺之矢,是射向了社会需要之的,还是没有射向呢。其次社会需要与个体需要是一般与具体的关系,不是两个东西,而是一个东西,社会需要是个体需要在群体层面上的表现形式,个体需要是社会需要在个体层面上的表现,其中,政治需要是社会需要的一种,一个体需要的一种总结,一种口号,一种战斗策略,政治需要是社会需要的一个方面,但并不是社会需要的全部,更不等于个体需要,马恩的文艺观错误地认为,社会需要,就是政治需要,美是社会需要的反映,等同于美,就是政治需要的反映。
     “我要美好生活”这是一个个体需要,也是一个社会需要,从这句话,我们可以提出一个政治需要,“我们要土地改革”,土地改革,是社会需要一个方面,我要美好生活,是个体需要,土地改革,只是个体需要一部分,一个角度的反映,就是个体需要在我要吃饭这一关键问题上的反映,但个体不但要吃饭,还要娇妻美妾,还要身体健康,还要宜居的生态,还要良好的社区环境,要唱歌跳舞,要娱乐游戏,要刺激冒险,等等,这都需要。单就说政治需要来谈社会需要,免不了要成无本之木。


      马恩对人的需要是有深刻认识的,这种认识继承自费尔巴哈的全部哲学观点。人就是需要,需要就是人,人不能通过人来定义人,而是通过人的需要来定义人,人的规定性,就是与人的对象的规定性。人就是物的对象化,物就是对象化的人。(陆续)



         大量的革命诗歌,就是在热火朝天的革命斗争形势下应运而生的,不容置疑,他们的存在,激励了一代了,鼓舞了一代人,对历史变革起了推动作用。在时过境迁的今天,当人们读到这些作品时,部分诗篇仍有强烈的感染力。但由于远离当时时代,在今天的人们看来,大量的诗作已变得不可理解,一些口号式的宣传让人感觉苍白无力。显然,这是社会客观评价标准不能解释的现象,于是,我们不得不寻找新的,更为科学的标准。
社会主观价值评价标准。
上面说到客观评价淮,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发展客观需要为出发点的。但是,社会发展客观需要,是由无数的社会个体需要,以及社会个体组成的群体需要共同构成的。这些个体,群体的需要,也是现实存在的,是客观的。相对应的美学观点也是客观的,绝对的,一般的存在。但同时,这些个体,群体的需要,又是千差万别,而且有的与社会发展需要相背离。因此,这里的美又是相对的,主观的,具体存在的。用任何一个个体,或是群体的需要来评价诗的整体,肯定得不到全体诗民的认可。
在众多的主观评价标准中,有一个主导地位的评价标准,他一般是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或阶层,一般情况下,他的评价标准,是代表着社会发展方向的。诗三百,主要反映的就是当时统治阶级的道德观点与美学追求。更深层次的,他还反映出当时奴隶主阶级强化奴隶制度的要求,这就是当时社会当主导地位的主观评价标准。
客观评价标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的,主观评价标准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差别,在同一时间维度内,不同的群体,甚至不同的个体,他的标准也会有差异,显然,主观评价标准,是没有能力统一美学的。

[ 本帖最后由 天一谷 于 2010-1-30 11:55 编辑 ]
发表于 2010-1-11 17:2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是 当下的诗 历史作用怎看的见呢 那客观标准如何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30 11:5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未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 11: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始终未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江右诗社 ( 苏ICP备11024144 )

GMT+8, 2024-11-23 13:14 , Processed in 0.16935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