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69|回复: 17

读通鉴秦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5 11: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 align="center"><font color="#0000ff" style="FONT-SIZE: 18px;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font></p><p align="center"><font color="#0000ff" style="FONT-SIZE: 18px;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一</font></p><p align="center"><font color="#0000ff" style="FONT-SIZE: 18px;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廉颇去国终何用,李牧知兵不好功。</font></p><p align="center"><font color="#0000ff" style="FONT-SIZE: 18px;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易与邦家庞煖笑,长施欺诈义渠聋。</font></p><p align="center"><font color="#0000ff" style="FONT-SIZE: 18px;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风光文信机关尽,勇猛荆轲匕首穷。</font></p><p align="center"><font color="#0000ff" style="FONT-SIZE: 18px;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自古英雄难守拙,败亡都在折腾中。</font></p><p align="center"><font color="#0000ff" style="FONT-SIZE: 18px;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二</font></p><p align="center"><font color="#0000ff" style="FONT-SIZE: 18px;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万世相期二世亡,赭山伐树倍荒唐。</font></p><p align="center"><font color="#0000ff" style="FONT-SIZE: 18px;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读书人进焚书策,该死贼多不死方。</font></p><p align="center"><font color="#0000ff" style="FONT-SIZE: 18px;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必待亲离生众叛,思倾社稷建阿房。</font></p><p align="center"><font color="#0000ff" style="FONT-SIZE: 18px;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君如无德行天下,刘项陈吴尽可王。</font></p>
发表于 2008-9-5 11:39:51 | 显示全部楼层
<p>更赏其二。读书人进焚书策,最令人痛心疾首。后世更有读书人整读书人,可恨者岂独一李斯!</p><p>二结都好。</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5 14:27:4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仰老枉顾!历史总是重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5 16:53:12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size="5">观管子,韩非,商子诸家言,顿觉烧书杀儒,在所必然,又观宋明理学,演朋党之争,不过将文人入套,下愚民黔首以自固,中令相残以分势,上尊家王以独淫,所谓书与儒者,已沦为过主国者玩事弄权之工具,其手法胜秦皇远矣.</font></p><p><font size="5">然观法家杀儒烧书之根本,在害怕"宪政"之不固,法家认为那些书与人"非议政事,淫说邪行,好结党以争".他们想啊,法是制定了,如何保证法律不被反对者随意更改呢.因此,秦朝杀儒烧书之出发点,是极其正确的.</font></p><p><font size="5">观中国之五千年历史,为何护宪政没少花过心思.</font><font size="5">周朝,他们靠分封,以固根本,并订立盟约,如果违约,天下共讨之,所以,他们是用共约的形式来维护宪政,并用各分封国的武力作后盾.秦朝.不用说了,靠杀了那些敢于非议宪政的人,烧了那些教会人们非议宪政的书.汉初,白马之盟,一次国际会,制定了一部维护宪政的国际盟约.西汉,西汉其实是想借外戚来维护宪政.但后来找到了儒家思想,尊尊亲亲的那一套也很有效.唐朝的三省六部,六座批红,规定了律令的修改非常严格,不过再严格的程度,也不及武则天一个小小的移宫之计.明朝不准太临参政的祖宗之制,让太祖自已给否了....</font></p><p><font size="5">总而言之,在我们古代国家里,人们想尽了一切办法使宪政不被随意修改,但最终都无果而终,究其原因,就是人们对人的圣化,人可以成圣,可以无所不能,当然可以修改宪法了.造成这个原因,是因为儒家对"人"的绝对信任.</font></p><p><font size="5">西方人对人有太多的不信任,称人是罪人,司法权只有交给神权,统治集团才放心.所以宪治总是以民主的权力加以约束.</font></p><p><font size="5">为什么我们没有宪政呢?这个原因我想同学要到我们的哲学家头脑里去找.马列主义也有关于人性的讨论,他在论述资本主义时,探讨了人的二元性,但那时的观点,还是认为人性中基本的生理需求是第一性的,精神追求是第二性的,但到了论述共产主义时,他却说的"人类皆有高度之道德",此时,他是将人道德层面中精神追求作为第一性来思考的,他背离了西方哲学中的客观主义(客观唯心主义),走进了东方哲学的主观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他承认了人可以成为纯道德的人,纯粹的人,所以,他的宪政不需要人之外的任何人来维护.所以,他将宪政的修改权交给了宪政的执行者,当执行者不再代表人民,而只代表他本身时,他的哲学就显得这样苍白无力.</font></p><p></p><p></p><p></p><p></p><p></p><b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5 17:04:38 | 显示全部楼层
<p>邓小平虽然开始了改革开放,但他仍然没有动摇这一哲学基础,在邓小平第一卷中他这样说道,"道德修养,对党员干部行,对人民群众不行,短期行,长期不行,局部行,整体不行,从长远来看,我们还是要靠制度",尽管,他最后提到了制度,但他还是说了,道德修养对党员干部还是行的,那行,执行者作为作为圣人的人性地位,再一次得到了维护.</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5 17:28:57 | 显示全部楼层
社会只有两群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统治者温和,天下太平;否则被统治者造反。历史只有两种时代:有吃的时代和没吃的时代。有吃的时代太平;否则被统治者造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6 11: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p>欣赏了:)</p><p>也喜欢第二首。</p><p><font color="#0000ff" size="4">刘项陈吴尽可王--想起孙猴子的那句名言:皇帝轮流坐,明年到偶家哈</font></p>[em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6 11:5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到你家,就有人做《讨子佩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6 12: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手是我们上课点名太多故不喜,得出的结论也不自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6 13:31:3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批评得很正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江右诗社 ( 苏ICP备11024144 )

GMT+8, 2024-11-26 20:34 , Processed in 0.02089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