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4-8 11:43:35
|
显示全部楼层
代绿野先生发《卢果<临江仙 ·侍双亲游景德镇>赏析》
离井十年终复转,乐陪二老游春。瓷都旧址貌翻新。青烟升万丈,疑也落红尘。 茶绿鹃红春复闹,穿行细雨侵身。落英在瀑转根频。天威终不测,伤尽看花人。
这词主题很明确,是陪同父母到景德镇春游,所取题材,无非眼前景物。
上片前三句,赋笔直陈,第四句赋兼兴,皆实,尾句以疑设端,亦实亦虚。下片,第一句用比,第二句用赋,第三句赋兼比,后两句复用赋。全词大量赋笔,意义明白。夹用比兴,故又有一定的寄托。所以,词境富有层次,不失曲折。
先看词的佳处:整体风貌,平实中呈几分严肃。辞气不疾不缓,略无浮泛、张扬,此乃敬心中存的缘故。乐陪句,易而稳,瓷实。瓷都句,平稳吐出,不拖带,不黏滞,整洁中见宽松。青烟句稍陡,然一气通根,故有高而无险。茶绿句,冷热色泽搭配,眼前春色,出之以“闹”,顿挫以“复”,融泄。穿行,乘兴,细雨,助兴。落英三句,皆以飞花为意绪,而归理于天,归情于人。
再看值得商榷处:疑字句,境由高兴转入沉迷。不是不能如此造境,而是不宜出自一个刚刚走出社会的年轻人之手。它让人感觉到过早成熟,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不相适应。侵字,这种感受,亦觉心力稍弱。转根频,比例而列,既与烟之疑染相呼,又增进了一重花的因零落而漂浮的感叹,它本来是一个新颖的好句子,寄托一切离根者之相似命运,与离井句隐隐有一种藕断丝连的照应,不为无感而发。所幸者自己十年浪迹终获复转,然命运由不得人,花们的不幸转徙,睹此自然而及曾经,故尔枨触油然而生。
释氏言,境由心生。又言,心能转境。焉知青烟之笼罩大地,不是归虚?落叶之频转,不是返本?如此立意,人与景,情与事,始浑融一体,而与主题更贴切。而卢祖也说,不见他人过。红尘之讽喻,于风为变,原是诗之一体。然这样的分别心,出自一个青年人,总觉天真心性过早地为世务所分离,不利于营造人生的涵度及其厚度。
儒家以狂狷作为理想人格中和的两端.。由此词而及背后之人,总的看法是气质稍偏于狷。是时宜以理提携境界,成跃跃之势,则情感有了张力,而可以拯弱;亦可借此将境界迁移到高亮,以破浮泛之迷。至于词下,工夫已然得形制,唯手法尚觉幼嫩,比如天威句便有些生硬,伤尽,亦与主题不协。这些苟处理得好,对于意境的纯诚,大有帮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