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7-6-1 21:5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杜甫作詩乃依何韻書? /莫名
<p><font color="#386149" style="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17pt;">唐人孫愐依照隋代陸法言所撰的《切韻》,編成《唐韻》,有二百零六韻目(另有一說是一百九十七韻目),是唐代詩人取韻的準繩,但這兩部韻書今已散佚不全o 在初唐、盛唐時,一般詩人(包括老杜)都還能遵循此繁細的韻目作詩,但後來就逐漸感到不濟,到中唐、晚唐時,詩人們便紛紛通用鄰韻o 北宋陳彭年等人撰《廣韻》仍保留二百零六韻目,但其中許多韻目被標明同用,譬如 '支'、'之' 與 '脂' 三鄰韻同用,如果把這些同用的韻目算作一個韻別,實際上《廣韻》只有一百零八個韻別o 南宋劉淵乾脆把這些同用的韻目合併成一個韻目,譬如把'支'、'之' 與 '脂' 三韻合併成一個'四支' 韻,編成《平水韻》,到了元代,《平水韻》又以鄰韻合併被省略了兩韻,成為一百零六韻,沿用至今o <br/>我粗略地翻了一下杜詩﹐若把平水韻中十三元韻還原成切韻中的三個韻部﹕元﹐魂﹐痕﹐分別記以a, b, c 部﹐那麼杜詩中的韻腳 <br/>《得舍弟消息二首其一》﹕存b﹐村b﹐痕c﹐魂b。 <br/>《憶幼子》﹕繁a﹐論b﹐村b, 軒a。 <br/>《至德二載》﹕繁a﹐魂b﹐尊b﹐門b。 <br/>《望岳》﹕尊b﹐孫b﹐盆b﹐門b﹐源a。 <br/>《觀西安兵過赴關中待命二首》其二﹕原a﹐尊b﹐門b﹐喧a。 <br/>《秦州雜詩二十首》其十﹕崙b﹐繁a﹐源a﹐村b﹐門b。 <br/>《贈杜二拾遺》﹕論b﹐門b﹐翻a﹐言a。 <br/>《蕭八明府實處覓桃栽》﹕根c﹐村b﹐園a。 <br/>《春水》﹕痕c﹐門b﹐園a﹐喧a。 <br/>《少年行二首》﹕盆b﹐孫b﹐根c。 <br/>《寄高適》﹕魂b﹐論b﹐園a﹐樽b。 <br/>《春日梓州登樓二首》其二﹕園a﹐存b﹐繁a﹐門b。 <br/>《望兜率宮》﹕門b﹐翻a﹐尊b﹐園a。 <br/>《甘園》﹕園a﹐繁a﹐尊b﹐門b。 <br/>《絕句六首》其三﹕根c﹐村b。 <br/>《題忠州龍興寺所居院壁》﹕根c﹐門b﹐恩c﹐園a。 <br/>《長江二首》其一﹕門b﹐尊b﹐猿a﹐翻a。 <br/>《返照》﹕昏b﹐痕c﹐村b﹐門b﹐魂b。 <br/>《宿江邊閣》﹕門b﹐翻 a﹐喧a﹐坤b。 <br/>《瞿唐兩崖》﹕門b﹐根c﹐尊b﹐翻a。 <br/>《送鮮于萬州遷巴州》﹕門b﹐藩a﹐喧a﹐恩c。 <br/>《園》﹕園a﹐繁a﹐喧a﹐飧b。 <br/>《孟氏》 ﹕園a﹐飧b﹐根c﹐門b。 <br/>《晚》﹕喧a﹐尊b﹐村b﹐門b。 <br/>《日暮》﹕門b﹐園a﹐根c﹐繁a。 <br/>《冬深》﹕根c﹐痕c﹐魂b﹐門b。 <br/>下列數首為“魂韻”一押到底或最多是首句借韻的﹕ <br/>《前出塞九首其八》﹐《虢國夫人》﹐《送裴五赴東川》﹐《絕句漫興九首其六》﹐《愁坐》﹐《絕句四首其一》﹐《返照》﹐《白帝》﹐《西閣夜》﹐《詠懷古蹟五首其三》﹐《河北諸道...》﹐《刈稻了詠懷》﹐《喜聞盜賊總退...》。 <br/>至於排律和古風﹐韻押得更寬﹐故未統計。 <br/>支韻的情形尚未來得及著手。但上述資料應該表明﹐杜甫不是依《切韻》或《唐韻》寫詩的。 <br/><br/>杜甫依何韻書的呢﹖<br/><br/></font></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