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28|回复: 2

紀念明末“嶺南三忠”之陳岩野先生殉難三百六十四年(十一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16 15:4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独钓荔湖 于 2012-5-16 15:56 编辑

紀念明末“嶺南三忠”之陳岩野先生殉難三百六十四年(十一首)

陳邦彥(1603-1647年),字會份,號岩野,廣東省順德縣龍山人。明末嶺南抗清英雄,與南海陳子壯、東莞張家玉並稱“明末嶺南三忠”。他的詩歌與黎遂球、邝露並稱爲“嶺南前三家”。他師法杜甫,被稱爲“粵中杜甫”。 南明永曆元年(1647年)九月二十八日被清軍殺害于廣州四牌樓,殉難距今三百六十四年。

陳邦彥(岩野)像(來自網絡)

五古•錦岩忠烈

錦岩拱北門,崒嵂西山鄰。

木棉哭壯士,松柏憶舊塵。

百年身寂寞,千秋多荊榛。

杏壇二十載,滿門忠義臣。

三家與四子,文章燦星辰。

書生奮刀劍,神州歎沈淪。

申氏不忘楚,魯連不帝秦。

棄家赴生死,肝膽照昆侖。

伏波橋下水,千古碧粼粼。

渡頭巷邊雨,化淚祭英魂。

筆者去年11月13日爲寫紀念陳邦彥的詩歌,專程遊訪了陳邦彥出生與講學所在地—錦岩山。該山原稱拱北山、穩樂山,坐落在大良北區鬧市中,高27.2米,南北走向。上面都是紅砂岩,岩壁陡峭。山旁設有南宋建築錦岩廟,陳岩野祠、陳邦彥紀念館,山頂建有望月亭。紀念館正在維修,不能進去。館前依次是柏、松、木棉樹各兩棵。不遠處有處燒烤場,崗腰處還有不少人打牌或休息,紀念館與相比,尤顯冷清。

陳岩野祠與錦岩緊緊相連。陳岩野祠即陳邦彥講學處,他在此授徒講學近二十年,世稱“岩野先生”。陳邦彥精研《周易》、《毛詩》和經世致用之學。遠近慕名前來受業者每年不下數百人。據舊志轉注《廣東文獻》記載:“三集祠即其講學處也,殉節後,門人因構以奉俎豆焉。嘉慶十九年,知縣李澐倡同坤士重修,牓其子恭尹所書、先生自署之“雪聲”二字于堂門內……堂後即生我廬故址。” (此處當爲陳出生地,龍山是祖籍地)明末清初最傑出的幾位嶺南詩人,都曾受教其門。“嶺南三大家”中,陳恭尹爲其子,自是淵源家學,屈大均、梁佩蘭亦從遊日久。屈大均十八歲就參加陳邦彥的起事,“予時當壹隊,矢盡猶爭先。”(《維帝篇》)還有號稱“四子”的薛始亨、何绛、羅大賓、程可則,亦在錦岩門下,“三家”、“四子”,被稱爲“錦岩詩派”。陳邦彥講學,以大義教育門人,故錦岩壹門多忠烈之士。門生馬應房追隨老師起兵,奔走策劃,出力甚多,後在攻順德縣城時被俘不屈,被沈溺于伏波橋下。追隨陳邦彥起事殉難的門生還有:楊景烨、高爲□(石+襄),廣州內應事泄被殺。霍師連,在三水十余戰,殺敵千余;在清遠與李成棟激戰,敗走四會,爲李成棟追及,溺水死。朱學熙,殺清遠縣令舉城以應,傾家産以助軍饷,城破自殺。關鍾喜,陳邦彥入清遠,命其爲縣令,城陷戰死。鄧研聰,龍山舉人,黃連之戰戰死。此外,錦岩山東庵主持性顯,與陳邦彥共謀起兵,自統兵壹隊,清遠城陷時巷戰被殺。陳邦彥壹家,除長子陳恭尹幸免于難外,全家慘遭清軍殺害。清軍爲了威逼陳邦彥投降,用卑劣手段突襲順德,抓走了在龍山避難的陳邦彥的兩個兒子和妾。陳邦彥在招降書上凜然批複:“妾辱之,子殺之,皆唯命。身爲忠臣,義不顧妻子也。”這壹妾二子,後來都被清軍殺害。還有壹子在清遠戰死。爲報國仇家恨,陳恭尹後來多年奔走在抗清救亡的路上。他晚年號“獨漉子”,取自古樂府:“獨漉獨漉,水深泥觸。……父冤不報,欲活何爲!”並終身不仕清朝。


    锦岩公园大门   2011年11月13日摄


  正在重修中的陈岩野纪念馆   2011年11月13日摄



顺德锦岩庙   2011年11月13日摄



锦岩山   2011年11月13日摄


  陈岩野祠(讲学处)  2011年11月13日摄


  从窗外望去,里面尘灰一层,许久没人进过


  七古•登錦岩望月亭

望月亭上無月攬,遙看鳳山有鳳舞。

隱隱四星拱小城,峨峨高樓似孤嶼。

百年勝迹人蹤稀,滄海壹粟渺如許。

若非時世識英才,空自登臨難高舉。


注:舊志載:大良華蓋山與中山、梯雲、拱北(錦岩)、登俊諸山累累若五星。亦曰五峰。今在錦岩,故曰四星。鳳山即西山,五星拱衛在其旁。



  锦岩望月亭    2011年11月13日摄


  望月亭远眺,对面是凤山     2011年11月13日摄


七言古絕•祭陳岩野墓

通衢不知幽深處,忠魂幽夢香壹縷。

昨夜寒風又乍起,秋葉落紅化飛雨。



  清乾隆年間,滿清統治者逐步以壹種寬松的民族政策去緩和民族矛盾,將壹批因抗清而犧牲的愛國志士進行謚封。陳岩野被謚爲“忠烈”。陳忠愍公墓園(陳邦彥墓)在北區津甯巷鬧市中。據說是陳邦彥少年時的好友羅炳漢秘密將他的斷骨殘軀秘密帶回順德,埋在自己的後花園裏,即今津甯巷(舊志稱之爲珠玑巷,俗名渡頭巷)。



陳忠愍公墓園。雖然在鬧市區,但大多數人並不知這墓是誰的(来自网络)



马应房遇害于此(伏波桥,今九眼桥、跃进桥。来自网络)

   七古•北上獻書

易水悲歌壯行塵①,儒冠報國竟無門。

中原日暮起幹戈,南國騷人盼聖君。

北江擊楫揚波清②,庾嶺風物不關情。

良策三十可填海,太倉壹粒空獻廷。③


注:①陳邦彥《舟發珠江,承諸子攜酒餞送,次韻賦別》雲:“揚塵伐鼓發江幹,變徵聲高七月寒。”

②陳邦彥《舟發韶州贈宋大都督》雲:“悲歌投贈寫中舟,擊楫揚舲向天阙。”

③陳邦彥《南上述懷》雲:“著書三十篇,字字揮血汁。持此獻彤廷,太倉馀壹粒。”


崇祯十七年(1644年),神州大地風雲突變,北京明廷覆亡、清兵入關和南京南明小朝廷建立等壹系列巨變,使陳邦彥憂心如焚。他在《聞變》十二首中抒發了國變的憂慮與悲痛,表達中興國家、收複國土、建功立業的強烈願望。他疾呼:“此時不思報國者,非丈夫也!”隨即結束在錦岩的講學,針對時局,精心撰寫了數萬言的《中興政要》,具體開列了32條抗敵救國方略,躊躇滿志地只身赴南京進呈弘光帝。陳邦彥當時只不過是個秀才,壹介寒士,根本沒有向皇帝獻書、議論大事的資格。因此他北上獻書,受到許多人的非議。是年秋,他不顧非議,毅然決定北上獻書。啓程之際,激情澎湃,與諸友宴別,慨然賦《舟發珠江,承諸子攜酒餞送,次韻賦別》:“揚塵伐鼓發江幹,變徵聲高七月寒。夜渡可能知大漠?日邊何處是長安!杯因惜別兼賢聖,策爲憂時雜管韓。燕石自慚仍躍冶,歸來休笑舊儒冠。”他滿懷期待,沿江北上,壹路上賦詩記敘山川景物,抒發胸中情懷,寫了《清遠江上飲故人旅舍》、《橫石舟夜》、《中宿峽》、《大廟峽》、《貞陽峽》等詩。可是,陳邦彥殚思竭慮撰成的《中興政要》被弘光帝輕蔑的壹句“褐衣徒步壹迂儒”而棄如秕草。陳邦彥只得失望回廣東,繼續關注時局。

  七古•岩野出仕

手握狼兵出梅關,欲學東山解民懸。

虎帳從容陳方略,何日钲鼓下江川。

贛城三閩羽檄飛,主帥猶疑失戎機。

南安士民遮道泣,寸功未建涕別離。

王師急返立新主,萁豆相煎黎元苦。

書生欲憑三寸舌,共圖大業驅豹虎。

翻雲覆雨誠可歎,師生恩斷難同患。

清兵輕騎襲穗城,避禍山中絕鴻雁。


注:陳邦彥《贈端州符伯清》雲:“東山不爲蒼生起,誰與當年挽陸沈?”

出乎陳邦彥的意料,象東晉和南宋那樣南北對峙的局面並沒有出現,僅壹年時間,即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弘光朝廷就土崩瓦解。六月,唐王朱聿鍵在福建繼立,改元隆武。陳邦彥得大學士蘇觀生推薦,入見隆武帝。隆武帝讀了他的《中興政要書》,大爲贊賞,破格封監紀推官。陳邦彥以無功名(曾多次應考都沒中舉)爲理由推辭不就。後來參加了乙酉年的廣東鄉試,中舉人。隆武二年(1646年),他授職方主事,統領廣西狼兵萬人,前往江西與蘇觀生所部彙合,防守南安。九月,清軍壓境,猛攻贛州,陳邦彥壹再請戰,蘇觀生均不批准。不久,贛州失守,福建汀州、上杭亦相繼陷落,隆武帝死難。此時,陳邦彥建議憑借五嶺和韓江天險,抵擋北、東兩面來敵,以保住廣東,但蘇觀生急于回廣州擁立新主,下令全軍撤防。陳邦彥極力反對,自請留守南安,士民遮道泣留邦彥,蘇觀生執意不聽,只得壹同南撤。回廣州後,蘇觀生得知丁魁楚、瞿式耜已在廣西擁桂王朱由榔爲攝政王,大爲不滿。陳邦彥則認爲大敵當前,應同心抗敵,自請西上勸桂王即位,移跸廣州。陳邦彥出發後,正適值隆武帝之弟朱聿□(钅+粵)由福建逃來,蘇觀生竟反悔前言,于十壹月擁立朱聿(钅+粵)爲帝,改元紹武。而同月,朱由榔在肇慶即位,稱永明王,改元永曆,封陳邦彥爲兵科給事中,派往廣州宣谕蘇觀生來歸,陳邦彥派其門生、給事彭耀、主事陳嘉谟兩人爲特使赴廣州,勸谕唐王,同心協力,共圖複興。不料蘇觀生惱羞成怒,竟將彭、陳二使斬殺,置大局于不顧,即刻發兵西征,三水壹仗,殲滅永曆三千兵馬,肇慶方面大爲震驚。十二月,正當朱家叔侄同室操戈之際,清將李成棟接連攻陷潮、惠,襲取廣州,紹武帝、蘇觀生死難,永曆君臣逃入廣西。在兵荒馬亂中,陳邦彥遂變姓名隱居高明山中,暗中變賣家産,四處籌饷,准備起兵救亡。

  七絕•山中隱居

生涯老去空山瘦,子美何曾忘國憂。

煙水閑雲沽月下,桃源醉裏亦多愁。


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冬天,兩個南明小朝廷的爭鬥,使陳邦彥痛心疾首。失望之余,化名林居士,退隱高明山中,招募義軍。他寫了《丙戌冬日山中感事》、《東還書白業庵壁》等詩,抒發憂國、失意和無奈的情感,格調低沈。有多首提到以酒排遣的郁悶心情: “行雲野鶴渾無定,莫厭陶潛醉裏來。”(《東還書白業庵壁》) “已分生涯付酒徒,有懷今昔愧潛夫。招募義軍”(《戲寄》)“龍鍾愧我非裴度,何日同君買醉眠。”(《宿高明城南人家》)“直拼破戒謀深醉,沽酒何當月下還。”(《丙戌冬日山中感事》)


发表于 2012-5-17 06: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独钓兄!纪念有血性的民族英雄很有现实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7 08: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向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江右诗社 ( 苏ICP备11024144 )

GMT+8, 2025-4-29 06:48 , Processed in 0.01602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