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446|回复: 8

半山楼主----评网络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5 17:5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半山楼主人 于 2017-7-5 17:59 编辑

  半山楼主----评网络诗

偶见屏间有"空调"绝句一首,抄如次:
凉爽温馨自有风,轻轻按动便形成。
寻常百姓其中享,缘是神州拥太平。

    此诗位列屏前[热搜]之首,或为推举者之首肯之作, 我读后谈一点理会,如有谵妄不敬之言,请海涵:  
一,韵杂: 风韵在上平(一东);成.平二韵属于(八庚);  按<平水韵>论,一东怎么能通到八庚呢?新韵我不熟,不知能不能通?
二,理短:既然首句说空调"自有风",那么,第二句则不必说"轻轻按动"才有风来;  行文前后矛盾呵.
三,不顺:"空调"的用户,如今几乎所见都是,不仅仅局限于"寻常百姓".此一造句无理;  
四,行文空泛:此诗以为"空调"之享用与否,是因为(缘是)国家太平才会有的.这里是作者为了用"平"字叶韵,才勉強凑的一句诗,明显是一句"空泛之文".也或是作者故意在结尾喊一句高标准的口号,这是一句掉脚诗.
    目前,网络诗词太多,铺天盖地,目不暇接.但缺少客观而实在的评论.若要评论,只是不切实际的捧场,使点评变成友情表扬,朋友互赞,送往迎来,你好我好;或者只讲一些"点亮"."飘红".议精"的敷衍套话. 让人感觉,网络评诗,虚妄无趣.网络诗词,繁而不荣,兴而不旺啊.但是,评诗的人如果讲了一些实话,指了别人的错谬和不足,一般是不讨人喜欢的,不骂你才是算你幸运.前不久,我偶见一位先生给他朋友的诗集作的序言,略数一数,有一万五千言之巨,约折合(32k本)的三十页的长篇大序.我不假思索的评了一句:"此序太长,真为耐读之文",我的本意只是谈谈自家的见解,并无半点诋毀他人之心.谁料事后竟遭到"马甲人"一顿辱骂;所以,事实教乖了人,让人学会了敷衍客套,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知不好,也违心的赞扬一句.所谓"谓语助者,焉哉乎也".

点评

海!外直播 t.cn/RxmJTrS 禁闻视频 t.cn/Rxl1r5S 阿伦特说:“权威的最大敌人是轻蔑,而破坏它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嘲笑。”看看网络,这已经是一个全民对“伟大光荣正确”群嘲时代...  发表于 2018-2-25 13:52
发表于 2017-7-6 06: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德真经,不过五千言。一万五千言之序是何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6 12:5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半山楼主人 于 2017-7-7 10:56 编辑
向闲 发表于 2017-7-6 06:21
道德真经,不过五千言。一万五千言之序是何物。

满卷清灵气,一个善评人
——读张金英《留馨集》(代序)
郑万才
          如果细数历史上的女诗人,我想大家最先想到的可能是那个“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的易安居士吧!同样,如果细数历史上的女词人,大家一定也会想到那个“人比黄花瘦”、“载不动许多愁”的易安居士吧!其实,在中国诗坛词界,历史上的女诗人词人诸如蔡文姬、薛涛、谢道韫、鱼玄机、唐琬、萧观音、柳如是等,可以说是很多很多的,只不过被李易安的锋芒所盖住了而已。
          每说到诗词,可能就会有人说,“诗止盛唐,词止两宋”。其实,这样的说法是极端偏激的,或许说是不对的。可以说,自从诗词产生以来,任何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诗词,也有属于那个时代的诗词家。就象女诗人词人一样,并非历史上只有李易安一人,而是有很多很多。可以说,几乎每个时代都有女诗人词人的出现。只是在那个男人当道,仕宦文学的年代里,这样的女诗人词人比较少罢了。随着历史的变迁,时代的发展,诗词虽早退出了“取仕”的历史舞台,但优秀的诗人词家依然不断涌现。尤其到了当代,简直可以说是“放眼一片”了。若单说诗人词家的数量,已达到了历史的一个新高。当然,有数量,必然就会有质量的,其中不乏有创作和欣赏水平都达到了相当高度的诗人词家,是可喜的。尤其是时下的女诗人词家,可以说已和男诗人词家“秋色平分,共同撑起了诗词的一片天”。时下的诗词界,优秀的女诗人词家很多,诸如海南女诗词家张金英就是其中的一位。当然,也是其中的佼佼者。
           说到张金英这个名字,也许知道的人不多。但若说是南国英子,也许在诗词界知道的人就比较多。张金英,是南国英子的真名。南国英子,因擅长写诗词评论而被人认知,其赏析文章,文笔优美,内容丰富充实,带有散文特色,有很强的观赏性和可读性,一直让人称道。曾有人对我说,英子的赏析比她的诗词水平要高,言下之意,当然是英子的诗词水平不行了。真是这样的吗?其实,别人提出这样的看法,一点也不奇怪。《人间词话》的作者王国维,每个人都知道他是个赫赫有名的理论家,却很少有人知道他的诗词写得也十分漂亮,他同样是一个很优秀的诗词家。英子也一样,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她的评论写得好,却不知道她的诗词同样也写得好。
           作为一个读者,可以说,我是幸运的。也许,我是第一个读到英子诗词集的读者。拿到英子的诗文稿,初读一遍,感觉一阵清风吹来。其诗词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通俗易懂,不做作。其风格清新淡雅,灵秀可人。其作品多白话写成,极少用典,品来有酒的醇香而不失花的清香,有溪的流畅而不失泉的清畅。
           如《海边望月》:
缕缕春风误几更?长牵海月伴潮行。
柔辉脉脉拂花影,吹散浮云心自清。
此是诗人在海边望月时写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一首望月生情的感怀诗。起句从“误”上着笔,为虚笔,承句从“望”上引来,转句为“望”,结句发出“感悟”。诗风清雅,得诗境而不失禅境。对于很多人来说,望海简直就是人生的一大奢望,但对于生长在海南的人来说,海就是家常便饭,是大自然赐予诗人的一大礼物,因此,她能给诗人带来更多的创作灵感。
           又如《夏夜海滨》:
熏风屡唤远天星,泛起心潮谁与听?
不悔前尘云水梦,聊赊月色漫沙汀。
这是一首触景生情的诗,题目是“夏夜海滨”,显然是诗人在夏天夜晚的海滨见景生情,怀人而写的作品。任凭熏风屡唤,而“远天星”似乎并不知此“唤”,此情。当然,因为“远”,所以难“唤”,也因为“远”,所以不知“唤”。看来,一切都是徒劳的,纵然泛起心潮万丈,又有谁听,有谁知道呢?这里,不得不说已起了烦愁,但诗人似乎并没有怨恨,而是以“不悔”转承。是啊!一切都已成了遥远的过去,又何必去后悔呢?对这样看不到、摸不着的“远天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后悔,生愁,也许是最傻瓜的做法吧!这一切,诗人是明白的,但毕竟人都是感情的动物,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呢?罢了!罢了!一切由他去吧!何不珍惜眼前的事物呢!“聊赊月色漫沙汀”,是何其的惬意啊!这是一首难得的佳作,尤其在结句的处理上,是十分成功的。全诗有蒙胧的美,余音袅袅,颇见神思。
            再如《眼儿媚  水仙花》:“娇态含羞意玲珑,寂寂水情衷。洁柔典雅,亭亭玉立,秀美姿容。   凡心洗尽留清影,晶透巧天工。凌波仙子,雪输白嫩,梅逊香浓。”这是一首十分成功的咏物词,把水仙花当人来写,而又不离水仙花的神貌。似离似合,离合得当,正是咏物诗词的常用手法。尤其尾收得很漂亮。
            细读英子的作品,其表现手法的把握也比较娴熟。如《尖峰岭》:
紫烟袅袅绕尖峰,热带凉山绿意浓。
谁道林泉无觅处?清风缕缕涤心胸。
起句入景,承句景中夹议,转句问起,宕开一笔,结句似答非答,意境尽在其中。
           又如《谒问津书院》:
讲经传道问津堂,无数先贤著锦章。
泼墨千年飘墨气,晒书万世漫书香。
由来楚地多才俊,自古荆天育栋梁。
汩汩清泉流日月,春秋一曲梦悠长。
此是一首七律,在手法上,完全符合律诗起、承、转、合的手法。首联直接切题,并为颔联作好铺垫,接下来的第二联,就围绕首联的“著锦章”而来,这也是七律谋篇布局的重要方法之一。第二联中用典不露,主要写“古”,颈联则由“古”过渡到了“今”,而此“今”,在文字中是看不见的,但却是实实在在地隐藏在文字之中的。第三联暗用“惟楚有才”的典故。尾联以景而结,手法上佳。
               纵观英子的诗词作品,多用古声写成,用韵放宽到了词韵,偶尔也有新韵作品。在诗词的表现手法上,显得十分娴熟。毕竟,她不仅仅是个诗词家,同时也是个诗词评论家。若连最起码的诗词理论都不懂,又怎么去评论别人的东西呢?
            英子的诗词作品,几乎已经形成自己清灵淡雅的风格,在其词中能见到诗的手法。其诗诸如“椰影婆娑碧水平,芳堤犹忆子瞻声。月心瓣瓣红如血,未负清风一片情。”(《夜游东坡湖》)“轻柔窕窈最撩人,脉脉含羞出浴新。但见清容无所欲,红妆一抹满湖春。”(《赏荷》)等作品,都堪上乘之作。
            英子不喝酒,因此在其作品中,很少有关于酒的作品。同时,也很少有羁旅的作品。毕竟,她不是羁旅中人。其诗词,婉约中带着豪情,平淡中读出境界。其作品在内容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睹物思人,抒发情怀。
              睹物思人,抒发情怀的诗词,自古以来都是诗词的一个表现大类,尤其是爱情诗词,更是占有不少的分量。翻开整个诗词史,任何一个读者我想都能一下子说出无数关于情的句子来。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放眼整个诗词史,真是举不胜举。如果说诗词的一半是酒,那么另一半就应该是情了吧!关于情,谁又能避免呢?这在英子的诗词中,可以说是占有不小的篇幅的。不过,从这些关于情的作品中,似乎读不出生死的缠绵,而更象是一些无由的、淡淡的、带着些许遗憾的思恋。
            如《西江月   中秋雨夜有感》:“暮雨纷飞乱绪,冷风轻扣纱窗。落红残叶染清霜,空锁中秋月朗。    谁道嫦娥寂寞,世间岂不凄凉?痴痴两地恨绵长,无影梦中北望。”从结处可以看出,似乎在思恋一个在北方位的人。此结,也是此词最关键之笔,若无此结,必然会让此词大打折扣,不见高处。
            又如《秋思》:
莫把君心乱剪裁,徒增愁绪上红腮。
缘来缘去浮云过,哪朵停留我梦台?
这是一首带着些许自责的诗,也是一首牢骚似的诗,更象是恋中的小姑娘在对恋人发牢骚。“不要把你的心乱去猜测,徒增加自己的烦恼,什么缘来缘去都象浮云一样,有哪一朵留在我的梦台上呢?”与其说这是一种看淡,还不如说这是一种难为的在乎。读此诗,让我们似乎看见一个在生闷气的姑娘,一个情窦初开的小姑娘,在对自己的“男盆友”生闷气。男人的心思女人你别猜,别猜,别猜,你别猜,猜来猜去你也不明白……
             言情之作,要么是写缠绵的,要么是写分别后难以见面的,尤其是分别后难以见面的,往往在诗词史上占更大的比例,但有的情,也许只是产生了一些的好感,“但目送、芳尘去”而已。英子的作品中,也有不少这样的感叹。  
            如《东坡湖感怀》:
冰轮一挂水中天,潋潋微波暗笼烟。
石座犹温人已去,空留孤月照湖眠。
月还是那轮月,湖还是那片湖,可人呢?人到哪儿去了呢?物是,人非。石座犹温,人已不见,空留孤月照湖。此孤月,怕不是月,而是诗人自己吧!情景相生于无形,此乃诗词的最高境界。
           物是人非,总有太多的感叹,太多的诗心。诗人在《春日重游莲花落》:“恍然一梦又逢春,款款莲花别样新。摇曳生姿相顾盼,问君可是旧时人?”一诗中,又一次得到了体现。虽然,她相信“梦里相思一样深”,(《寄友》)然而,也不禁要问:“缘份莫非天注定?三生石上结同心。”(《寄友》)
           秋季,是游子思乡的季节,也是有情人最容易怀人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也许每个人都有太多的无可奈何,就如诗人在《望江南 秋(三首之二)》里说的一样:“秋风起,愁绪乱纷纷。望尽天涯无觅处,说穷寂寞不知痕。从此闭心门。”望断天涯,与其说是希望,还不如说是无边的失望。在失望之际,“说穷”又有什么意义呢?无非自寻烦恼,因此,“从此闭心门”。爱情这杯酒谁喝都得醉。就象诗人词中所说的一样,“问尘世、谁人能住?”(《鹊桥仙  七夕》)是啊!情是断肠的毒药,也如茫茫无边的苦海,陷入情场的人,又怎么能住呢?
           当然,对于诗人来说,也许这一切都可能是在回忆,亦或许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吧!
二、寄物言思,托物咏怀。
           在诗词这个家庭中,咏物诗也算是一个大类。作者往往通过所咏之物的特性来抒发自己的情怀。有以物自比的,这占咏物诗的大部分;也有以物而言他的,这占咏物诗的少部分;还有纯咏物的,这个占的比例相对要少得多。但无论是哪一种形式,都讲究形神的统一。英子的作品中,这方面的作品有不少。如《问石花》:
妙笔丹青逊自然,古岩绝壁巧书镌。
山花欲续山盟誓,谁有三生石上缘?
石花是什么呢?百度了一下,是一种中草药名。看来是一种植物。石花,同时也是一种如石的花。总之,是一种和石头结了“缘”的花。此“缘”,也正是此诗立意的关键所在。寄托物什,抒发情怀,是此诗的一大特点。英子的作品中很少用典,而此诗的用典却自然无痕,恰到好处。
            又如《戏题豆芽》:
好梦醒来可是真?晶莹纤细更怡人。
无非一道家常菜,何苦千般玩瘦身。
此诗以“戏”而入,戏而不戏,是其妙处。是啊!无非一道家常菜而已,何必去瘦身呢?让我们不由想到时下减肥什么的。本就是一个普通的人,减与不减,美与不美,肥与不肥,还是一个普通人,一道家常菜而已,始终是改变不了这个命运的。当然了,俗话说“女为知己者容”嘛,瘦身不也是为了知己嘛!为讨得知己的欢心,大家就瘦吧!虽然是家常菜,也有不少人喜欢的。
             有时候我在想,你看这个英子,真是矛盾,刚才还说自己不去瘦身,要长成肥肥(女明星)的,一下又改变了自己的说法,真是女人多变啊!不信你看《咏鄢陵素心蜡梅》:
不孤不傲不争春,嫁与鄢陵一片心。
为有清香迎远客,年年立雪塑金身。
塑金身,只因为了迎远客。与世无争,独孤不傲,嫁与鄢陵这个好丈夫,不迎近客,而是迎远客,莫非鄢陵对此“梅”不好?哈哈,开玩笑的。我知道这是个应酬之作,也许与情感无关。毕竟是为了旅游需要嘛!但对这个“年年立雪塑金身”的素心梅花,又有哪个远客不爱呢?远客爱,那近客呢?在此,诗人暗用了程门立雪的典故,想想诗人一身才华,不立雪,怎么练就呢?同样在一首《蝶恋花   咏鄢陵梅》词中,诗人以“玉骨冰魂香到老,由来不惧知音少”作结,可见这一枝“年年立雪塑金身”的素心梅花的高洁,也因为玉骨冰魂的高洁,当然也就不在乎有无知音,知音的多少了。要知道,知音难求,真正的知音者又有几人呢?还不如象梅花一样,立雪自由开放,年年塑金身呢!
            从英子的诗词中,读出了几分傲气,也读出了几分无奈。如 “轻烟细雨几回飘?逐浪排空敢弄潮。风动随帆清影舞,取渔得道在今朝。”(《鸥》)“对酒何曾醉,临风不染尘。晓来怀旧梦,试问几回真?”(《题睡莲》)等,都是其寄物抒情,托物言志的优秀作品。
三、吟山咏水,仁智情怀。
            孔夫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但凡文人,似乎没有一个不纵情于山水的。尤其是诗人,历史上象李白一样“一生好入名山游”的人更是数不胜数。当然,自古名山僧占多,而今名山尽收费。对于大多数文人来说,别说事务缠身难以“好入名山游”,就是有那时间,我想很多人也怕是没有那经济实力吧!仁者为什么爱山,智者为什么乐水?因为他们是仁者和智者,诗人胸中尽是翰墨,当然是在此列了。因此,诗人历来都爱山乐水。时下的诗人,能在空闲时去当一下爱山乐水的智者,也算是对自己的一种犒赏吧!从英子的诗词中不难看出,她不仅是一个爱山的仁者,也是一个乐水的智者。其《题尧天图》:  
青峦润树细无声,缕缕云烟随黛行。
千顷江河翻碧浪,轻舟可载百花情?
此诗最妙处在结句的奇思。发挥自己的想像空间,才能写出新奇的作品来。也只有把自己的想像发挥到极致,才能成为一个出色的诗人。“轻舟可载百花情?”一问意境全出。轻舟若能回答,也许会说:“载不动,许多情。”
            再来看看这首《巫山一段云   月亮湾》:“月亮依山秀,椰林傍水盈。千层雪浪叠风行,曲岸细沙晶。    醉卧烟云里,陶然玉带情。一丝柔碧入心泓,何处是归程?”下笔擒题,对仗而拟。毕竟英子是个教语文的老师,我想她时常在告诉她的学生,写文章要如何如何开头,如何如何结尾吧!词的上片主要写见的情景,下片在景物中融入情,以问而结,手法说起来很常见,但要真掌握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的。
            又如《卜算子   国庆登七仙岭》:“极目满葱茏,处处烟云袅。十月秋光耀岭坡,古木参天傲。    举步险山行,颤颤扶枝倒。一路披霞陡壁开,绝顶红英俏。”这个在绝顶的红英是人?还是花?还是既不是人,也不是花,而是天中的仙子?哈哈,说笑的。其实,这个红英,既是人,也是花,是花一样的人。
             英子吟咏山水的作品很多,优秀的也不少。如“雨润枝芽嫩,平湖染翠微。 清波藏绮梦,心境已翻飞。”(《春游明湖》)“山水人家满翠微,清流击石叩心扉。风情最是桃花美,春到赵沟红雨飞。”(《游赵氏沟桃花谷》)“西岳如花貌,奇峰似翠屏。松涛阵阵过崚嶒,金石奏清筝。    落雁回归处,骚人翰墨情。流云缕缕荡和鸣,欲诉与谁听?”(《巫山一段云  华山》)“莽原起伏日倾斜,谷浸芬芳醉晚霞。谁向此中描粉黛?春风过处杏开花。”(《杏花谷》)。在其集子中,还有很多吟咏山水的作品,有机会的读者还是自己去体会吧!
四、诗含哲理,意在言外。
              哲理诗,往往因为所带的哲理而让人称道。也因为诗中所带的哲理,让诗的价值得到了拓展。如我们熟悉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山穷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等等,因为带着哲理,常被引用于他处。这样的哲理诗,有其唯一性,非他不能,也有其广泛性,放之天下皆准。英子似乎深谙哲理诗的写法。如《咏玉》:
生在深山不一般,缤纷色泽夜光寒。
叹他美玉人难识,奇石常成贱石看。
此诗最妙的地方,是转结二句。“叹他美玉人难识,奇石常成贱石看。”是啊,千里马若不遇到伯乐,在别人眼中永远也是匹骨瘦如柴的贱马,又怎么能一日千里呢?再好的美玉,若无人认识,无非也只是块普通的石头而已。记得这是一次参加比赛写的诗,最后连初选都没有过,直让人唏嘘:“叹他美玉人难识,奇诗常成贱诗看。”
            又如《登彩云南现楼》:
雄楼大可观,危峙彩云端。
不胜高处寒,莫朝高处攀。
此诗以“高处不胜寒”立意,劝戒世人,若不胜高处的寒冷,就别朝高处攀。没有那个肚,就别吃那碗醋。若没有抵抗高处寒的身体,没有站在高处的能力,就别上去,否则,会感冒的,也会很累很累的。诗中两次出现“高处”,第一个“高处”用了大拗,第二个“高处”正好可救。这样故意重字叠词的手法,主要是起强调作用,在诗中以突出“高处”的重要性。
            再如《题趣图七首之窥视》:
春深欲出阁中行,风动枝摇看不清。
凿叶偷光云里探,纷繁物外怎分明?
此诗可谓“行”出来的哲理,“看”出来的味道。全诗围绕“看不清”立意,得出“纷繁物外怎分明”的人生哲理。
             在英子的作品中,还有很多带着哲理的作品,这些作品因为带着哲理而更加可贵。如“可笑自家不认得,跟头常在自家栽。”(《题海南东山岭八景之瑶台望海》)“交兵何问谁之过,战败终归作笑谈。”(《观〈甲午风云〉》)“居高须慎重,莫使脚行偏。”(《登彩云南现楼》)“花香不在繁,苗壮只因单。”(《计划生育》)等皆是。
五、巾帼情怀,男子豪情。
             大家都知道,南渡词人李清照的词以婉约见长,但也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的豪语。谁说女子不若男?女子豪情凌云端。若女子无豪情,怎么能撑起半边天呢?英子的诗词中,也时常能读到这样的豪情。如《钱塘江大潮》:
天下闻名一线潮,浪头千丈上云霄。
风流竞技今朝事,敢在峰尖重任挑。
诗人在写钱塘一线潮的时候,豪情万千,如浪头溅起。面对“风流竞技”,大有一种,“来就来吧,谁怕谁啊”的雄情。
          又如《卢沟桥事变77周年感怀》:
卢沟烽火漫天来,倭寇居心尽鬼胎。
壮士横刀齐御侮,桥头晓月破云开。
从这首诗里,似乎见不到诗人想上战场杀敌的强烈愿望,这也难怪,沙场拼杀,毕竟是我们大老爷们的事情嘛!怎么能让大中国的妇女上战场呢?但是,她们在另类的战场支持着我们男人们,将士们。没有她们作后盾,我们能全力拼杀吗?一个成功的男人后面,有一个支持他的女人。同样,一个成功的国家,也有一个国家的妇女在支持这个国家的男人。读这首诗,似乎能听见诗人在呐喊:“壮士们,上啊!杀啊!”也似乎看见巾帼英雄梁红玉在擂鼓助威。
           再如《纪念革命先烈蒋一峰》:
豪杰由来大不同,出生入死啸苍穹。
丹心未计留青史,血染江山一俊雄。
是啊!在战场上,谁会想自己能不能留名青史呢?也许心里想的是多杀几个敌人。为了理想,为了人民,为了国家,为了信念,哪怕,血染江山,又如何?“一俊雄”,是诗人对革命先烈蒋一峰的直接定位。对这样的英雄豪杰,我想美女也是倾慕的吧!到此,让我不由想起了电视剧《白眉大侠》片头主题歌有一段十分经典的对白:“刀,是什么样的刀,金丝大环刀;剑,是什么样的剑, 闭月羞光剑;招,是什么样的招?天地阴阳招;人,是什么样的人?飞檐走壁的人;情,是什么样的情?美女爱英雄。”是啊,美女爱英雄,堂堂七尺男儿又岂能当懦夫呢?
             从英子的诗词中,读出了婉柔,也读出了豪情。如“万顷碧山秀;一湖风物多。”(《红石森林公园联》)“铁马雄风留史迹;茂林修竹冶情操。”(《题老乐山南侧门联》)“凤凰啼血感天地;丹石扬名动海川。”(《题鸡血石联》)等对联皆充满了豪气,不减男儿本色。我们相信她:“由来不惧高楼寂,自有豪情酬远山。”(《登彩云南现楼》)
六、关心国计,体恤民生。
             如果说国计民生是“大我”,那么个人情怀只能算“小我”。一个不关心“大我”,而只重“小我”的诗人,是难以得到肯定的。一个成功的诗人,必定是关心“大我”,也重视“小我”的诗人。当然了,可能会有人说,应该关心“大我”而轻“小我”,此话听起来似乎很伟大,很有道理。但我们不禁要问,一个人连自己都不关心的人,那还谈什么关心国计民生呢?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国家是由无数个“小我”组成的“大我”,“天下”是由无数个“一屋”组成的“天下”。作为一个诗人,我觉得“大我”和“小我”都是不能放弃的,只有在关心好“小我”的基础上,才能去关心“大我”。英子,就是这样一个关心“小我”和“大我”的女诗人。
              如她在《甲午战争120周年感怀》中这样写道:
倭寇无端起战争,生灵涂炭鬼神惊。
至今未把贼心改,恨不东京作北京。
说到可恨的倭寇,也许每个有血性的中国人,都恨不得把倭寇剁成八片。120年过去了,甲午中日战争留给中国的痛,还历历在目。更可恨的是,好战的小日本,至今贼心不改。因此诗人才发出感叹:“至今未把贼心改,恨不东京作北京。”对这样的贼,就算把全世界都征服了,也许也不会满足的。或许到那时,他们想要的,是征服整个星球。诗人在此没有呐喊:“小日本,我要杀了你”,而是揭露小日本的野心。在诗艺上,就比直白的叫喊高了一筹。对这样的贼,我们只能以牙还牙,千万别对他仁慈。
              又如《鹧鸪天  赞建筑工人》:“机器隆隆响彻天,同心协力谱新篇。高楼万丈层层起,庭院香花朵朵鲜。   汗水铸,妙思填。安居重任在双肩。不辞劳苦工棚住,换取人间万象安。”这首吟咏建筑工人的词,单就词艺来说,算不上有多高超,但思想是积极的、向上的。这里的建筑工人,我看更象是我们所说的农民工。农民工虽辛苦,但时下不少农民工的收入却远高于不少公司白领。就大环境来说,象老杜一样“茅屋被秋风吹破”的现象毕竟是不多见的。
               在英子的诗词中,关心国计民生的作品还是不少的。如“天公何派飓风来?芳草失容遍地哀。还望琼州重抖擞,一将五指扫云开。(《海南台风之二》)“又见南湖漾碧波,当年游艇载红歌。人人点赞因圆梦,无限江山锦绣多。”(《庆党建九十三周年》)“仓库阴沟筑暗槽,嘴尖肆意吸民膏。纵然贼眼多防备,法网无边怎敢逃?”(《咏鼠》)“正是倡廉反腐中,神州处处起清风。黎民拥戴千秋业,一曲高歌万世功。”(《颂廉政》)“晨鸡未报已先行,步履匆匆宿鸟惊。 林海苍茫何所惧?胶香深晓我心声。”(《胶林工人》)
              又如,其所写对联“贩者不吸,吸者不贩,谁懂其中奥妙?愚人若智,智人若愚,可知此处玄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联一》)“预防本是强心剂;后悔难当救命丸。”《珍爱生命远离毒品联二》)“溪水无言流作海;山花有意绽成诗。”(《慈善联》)“献爱心何分富贵?作慈善哪论官民?”(《慈善联》)“忆成功,收复千顷地;盼一统,和谐两岸情。”(《海峡联》)“本是同根,海峡难阻水云梦;原为手足,天堑能搭喜鹊桥。”(《海峡联》)等,皆见联心,蕴涵大爱,是为联中佳者。
七、诗梦人生,自得其乐
               诗人,常常会在诗词中寻找自己的梦,寻找自己的人生。也常常因为长年沉浸在诗词中,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取向也会有所改变。我记得有人说,社会多一个诗人,就会少一个贪官。这话是不无道理的。一个真正的诗人,往往会澹泊名利,在诗词中寻生命的真谛,寻找人生的乐趣。“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何其潇洒啊!当诗词成为一种乐趣的时候,诗人就会从中得到无比的满足,把人生的点点滴滴,用诗词的形式记录了下来。英子就是在这样的诗梦人生中,寻找自己的快乐的。如她的《月夜遐思》:
银汉迢迢难聚缘,空留孤月碧空悬。
晚风轻抚鹊桥梦,醉入游云成一仙。
诗人感叹银汉迢迢,缘难聚,因此只能留孤月在碧空高悬。晚风吹起,更是让人陶醉,想成为天上的仙子。天上已经有七仙女了,再多一个上去,那不成为八仙女啊!不过也好,八仙女,刚好可凑两桌麻将。但可千万不能去啊,若去了,人间不又多一个牛郎了吗?到时喜鹊去为老牛郎搭桥去了,为新牛郎搭桥的,可能是天上飞的雄鹰吧!或许,叫国家用宇宙飞船,直接载去建筑队,在桥上刻着“没得印恰儿兰”(“中国制造”英语的谐音)的标志,同时在银河插上中国的五星红旗,上面写着“银河是中国的”。
            在英子的作品中,诸如《偶思》:“他年留待梦依稀,且把乡思落酒卮。雁带霜来风淡淡,闲云几朵好题诗。”《夏日感怀》:“琼岛年年夏日长,人昏鸟躁怨骄阳。如何借得天山雪,化作心间一片凉。”《独步感怀》:“欲觅小诗幽径寻,晚霜点点入衣襟。天昏人倦聊无绪,缘是秋风悄驻心。”《病中作》:“秋来一地月光寒,乱绪无由上笔端。欲扫病丝天外去,晚风偏把夜帘翻。”等,无不抒发着诗人这种快乐的诗梦人生。就象她在《题图》诗中说的一样:“千般风景秀,慰我一心忧。”
八、酬朋寄友,吟人情谊
               相互唱和的应酬作品,也是每个诗人难以避免的,有时候明明知道难以写出佳作来,可相互唱和是一种情谊。可以说,无论是名家还是大家,都是难以避免的。三应诗作,以不落三应俗套为上格。最忌赤裸裸的作品。英子在三应作品的处理上,还是比较成功的,其中不乏优秀之作。如《致耕云斋主》:
竹林斋主赋诗文,韵出冰心梦几分。
纵使红尘多落寞,悠然耕得一闲云。
耕云斋主是来自福建永安的一个诗人,是英子的诗友。福建永安一向以竹子著称,被誉为“中国竹子之乡”。因此英子不叫对方耕耘斋主,而是叫竹林斋主,目的很简单,暗用“竹林七贤”的典故。此诗前三句平平,却因为第四句的收束显得有意境。显然,英子在“云”上是做足了文章的。
              又如《题新荷图》:
田田碧叶水波浮,亦入清诗亦入图。
更有含苞犹未放,心香能寄远朋无?
诗人看见新荷,如诗如画般的美丽,看见含苞未放的花朵,想到了远方的朋友,因此一问“能寄远朋无?”中国有舍和得的说法,也就是说,要有舍,才能得。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我想,诗人能想到远方的朋友,当然朋友也会想到她的。
               在英子唱和应酬的作品中,诸如 “今夜霜风又满楼,幽怀缕缕上心头。清笺书尽几多梦,寄与深秋红叶收。”(《步欧阳冬青〈寄友〉韵》)“男儿有志百年孤,泼墨纵横天下书。拋却情丝千万缕,扬鞭策马一雄夫。”(《步狂野孤狼〈秋日感怀〉韵并寄》)“烟云如梦自天来,朵朵迎风含笑开。绿袖飘飞浮白雪,清香漫溢沁瑶台。一枝已带离情雨,千阕难书别绪怀。月下犹听春怨曲,萧郎何日踏歌回?”(《咏梨花寄友》)“神交四海皆儒客,翰墨长留百世香。”(《致雨巷》)等,火候都把握得很不错,有很强的可读性。
               一口气读完了英子的作品,也一口气写了很多很多。我们不妨从她的以下几首诗中,去窥探她的一些人生轨迹和思想吧!
《自嘲》:
繁华一粒尘,落入缪斯门。
嗟叹古今事,低吟雅韵文。
恍然近不惑,还有几回轮?
人世难如意,书香留梦痕。
《生日感怀》:
之一
风霜抹去那天真,半入虚空半入尘。
最是糊涂犹梦里,偷闲拾个自由身。
之二
浊世难求自在身,几番梦里与诗亲。
尘间哪有桃源渡?注定今生寂寞人。
之四
人生之事必躬身,求得安然饮苦辛。
道是曲高无和者,风情不解老天真。
这些作品,就艺术本身来说,虽有可圈点之处,但算不上什么上上等佳作。但可以从中知道诗人的更多。对探究诗人的人生轨迹,是很有意义的。
              从英子诗词清灵淡雅的风格来看,和她诗词美学的取向是完全吻合的。
              英子,是一个“不解红尘伪,皆缘本性真”(《感事》)的母亲,是一个被父亲“欣然一笑女儿红”(《献给父亲》)的女儿,是一个“诗情涵宙宇,携得彩云归”(《登彩云南现楼》)的才女,同时也是一个“凌霄应乐,乐风正清,云正白,天正紫;问顶要思,思足初稳,业初成,梦初圆。”(《题老乐山紫霄宫联》)的年轻学者。她相信“无愧千秋众口评,”(《俯仰无愧》)我们也相信她“无愧千秋众口评”。


读张金英《留馨集》(代序):
作为诗集的序言,我觉得不宜写得太长.我大约数了一下,每个视屏版面约710字(含标点及空行);全文共21个视屏版面,序言大约有近15000字之数;折合32K本的书页,大概有30页(即占15张纸);这样长的诗集序言,实在有些耐读;(半山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7 07:2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是郑万才先生手笔啊,碰巧我还认识,云南的七零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9 12:3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向闲 发表于 2017-7-7 07:25
原来是郑万才先生手笔啊,碰巧我还认识,云南的七零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0 19:4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4 10:4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半山楼主人 发表于 2017-7-6 12:56
满卷清灵气,一个善评人——读张金英《留馨集》(代序)郑万才          如果细数历史上的女诗人,我想大 ...

裹脚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28 09:24:55 | 显示全部楼层
繁华一粒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江右诗社 ( 苏ICP备11024144 )

GMT+8, 2024-11-23 13:11 , Processed in 0.01911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