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91|回复: 9

高考满分作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10 16:2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举挥毫得满分,之乎者也自超群。
可怜大学门深闭,辜负杨生作古文。
发表于 2010-7-10 22:29:31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似不如好字。个见。
为啥满分,大学不录取?是总分太少,过于偏科了吧?
作文满分,未必一定就是高才。预作准备,瞎猫碰死猫子也是有可能的,更何况,扬长避短,孤注一掷,亦可见其无奈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1 10:5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草啸 于 2010-7-10 22:29 发表
作,似不如好字。个见。
为啥满分,大学不录取?是总分太少,过于偏科了吧?
作文满分,未必一定就是高才。预作准备,瞎猫碰死猫子也是有可能的,更何况,扬长避短,孤注一掷,亦可见其无奈处。

是的。谢草兄。杨生名华,言其雅好古文,自幼熟读百家,尤精左传、尚书,三国志等。日常属文(如日记)皆用古文。今年高考作文,以一篇士运论,得改卷老师青眼,拔为满分。自此名噪一时。各家电视台报纸争相采访。电视台专题报道其人其事,邀杨生现场谈感受,并邀专家点评。杨华此次高考,英语60,数学49,总分去本科线差40多分。高校录取无望。但因其作文,被选为福建省二十万份考卷中,九篇满分作文之一。媒体的竞相追下,杨华心态由一开始对考大学灰心失望发生了微妙的转变,变为不满和叫板。他在电视上称若北大清华等高校,不能破格录取他,则说明中国没有真正的大学。大学如若不录取他,便是没有灵魂,缺少魄力。中国将损失一位大师。杨华的古文作文,有阅卷老师赞不绝口。余曾百度中一观,却不以为然。
        杨华说:中国为什么没有大师,皆因中国大学没有灵魂。一个不敢破格录取我的大学,这个大学还有什么希望?大师都是有才华的,有才华的人都是狂的。我是狂的。遗憾的是,媒体发现我太早了,如果五年后发现我,那么我将是以一个大师,一个奇才的身分被世人发现的。杨生真率如此。

[ 本帖最后由 风露中宵 于 2010-7-11 11:09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1 11: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有点为这个学生感到可惜的,不是因为没有大学录取他,而是评分老师的误导,令他对自己的水平失去了正确的认知。盲目的产生了轻狂自大的心理。这对他以后的人生都没有好处,这点我是亲身经历,深感其痛。如果评卷老师有足够的古文造诣,能够给学生以客观的评价,便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这两年的高考满分作文我们应该可以看出来高考语文的阅卷老师不论是在对学生的负责态度上还是在古文化的修为上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国情如此,也是无耐。可惜的是这些年轻学子,在心理上受到了误导,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会无端多不少的坎坷。可惜的是中国的国学,竟不知以何种的方式延续才好。呜呼,一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1 11:3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没看过此人的高考卷,没法感觉他古文的水平究竟如何。如真象他后来那般做派,做大师,估计他一条门缝都不会找到。呵呵。
高考作文已古文答卷,我也曾有过体会:当年我儿子高考时也是做的古文(深受预考前语文老师的鼓励),学的是理科,本欲出奇兵而已。但最后的结果,不尽如人意。事前,我也曾提醒过,这样做未必有效,仅管,他高考的成绩还是很不错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1 12:03:4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行教育体制不容偏才,不造偏才,一高中小子有学如此,难能可贵了。不能用成人的眼光(特别是擅文者的标准)去窥视现在教育体制下小孩的世界,现在学生课业压力这么大,还有算一专者,真的不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1 20: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烟云,草兄,大海,一觉四兄指教。诸兄意见中肯。杨华用古文有剑走偏锋,取巧之嫌。现把其文贴来共享。
福建省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科满分作文《士 运 论》
作者:福建省寿宁县第一中学2010届高三文科应届毕业生  杨华

  余读《左传》、《汉书》、《三国志》,寻寻觅觅以求运道,成功诸法,然每见古之名士不得其主未尝不废书而叹焉。至如三国之李萧远作《运命论》曰:“夫治乱,运也;穷达,命也;贵贱,时也。”余未尝不涕泗横流,扼腕叹息曰:“古今之士、之贤、之圣岂受制于三者乎?至如仲尼受困陈蔡,李广难封,哀哉。”后余饱览古今贤士之文,远近名圣之迹,乃释怀,有三叹作焉:一曰士运在此不在彼,再曰士运在勤不在求,三曰士运在我不在他。谓予弗信,请见陈词如下:
  昔者仲尼学富五车、胸藏礼乐,遍施仁义欲以正道援天下于溺,学于郯子、师襄、老聃之徒欲以广其闻,周游天下欲以布其道。其志壮哉,其行壮哉,其言壮哉,然其时运不济,命运多舛,遍历七十国而不遇其主,岂不叹哉!然其尊庠序之教,而有颜回出;修古之圣典,而有六艺作。其志彰矣,不然以我百代后一孤陋书生,岂得闻其名而后深赞哉,孟子曰:“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人有不弃于壮志之道而后必有不知有处得之。此余所谓“士运在此不在彼。”
  战国之时,齐有孟尝田文,赵有平原赵胜,楚有春申黄歇,魏有信陵无忌。当是时,有志之士投之则中,未有不得意之人。余以为弗是也,孟尝之徒独养鸡鸣狗盗之徒,未有匡扶国家之才贤。是故苏秦散尽资才而不说听其言,后起六国而权倾天下。曩时其所孜孜求之而不得,当时尽有矣;曩时其所躞蹀之公卿门,当时尽开矣。富埒人主,权衡国君,谁得而当之?是矣王勃曰:“老当益壮,宁移白道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此非余所谓“士运在勤不在求”乎?
  伯牙遇子期乃畅其意,相如因得意逐名汉武,商鞅得景监方说秦王。士运在人手乎?奈何以我之力,以我之学,以我之滔滔雄辩需假人之手?余思淳于髡闻之必仰天大笑,疑缨索绝。俞伯牙有绕梁之音,司马相如蕴绝世之才,公孙鞅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变法。韩退之云:“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窃以为余为千里马亦先已于伯乐矣。“士运在我不在他”昭矣。
  《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言天下皆慕圣德。《运命论》曰: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又曰:通之斯为川焉,塞之斯为渊焉,升之于云则雨施,沉之于地则土润,体清以流(洗)物,不乱于浊;受浊以济物,不伤于清。”又曰:“是以圣人处穷达如一也。”是也夫。余訚訚于此,欲作沛然之辞以广余意,终日孜孜不倦于古今典籍,所为何事?所拥何志?张载《日知录》志曰(《近思录》记张载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为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1 20: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华向北大清华等高校写的《荐才书》  
   春秋之时,天下纷纷而才贤用;三国之期,中原混战而士运隆。予乃生乎独有之世,避纷争于太平,其幸哉!然我书生孤陋,士运惨愁。前则望古而叹,后则见世而伤。举王勃而自伤,哀庾信而失意。国谓昌隆,士运不改,何哉?岂我十数年孜孜所学竟一朝见佚乎?俯仰沉伤,举笔以自高才名,标榜千里,望有伯乐于四方。
  余自幼既习古文,慕古之名士风流,好旧时雅言妙句,通于典史文章,诗书百家。欲究古今之变,谋于当下。然举步维艰,时已无立锥之地。张载所谓“为往圣继绝学”于我断乎?岂不伤哉!郦食其功高汤镬,贾太傅失意长沙,屈平投江,晁错见弃。古之天下才贤不得其主者其在少乎?而我生于当下,予逢时乎?能有巨眼英雄援我以手乎?茫茫苍苍,失路不当,孤愤时作,弃予苍茫。维信有遇,自作才言,望周公吐哺握发,期蔡邕倒徙相接。

按:作者是2010年福建高考作文文言文满分获得者,总分400多。上大学基本没戏。近日,作者携《鉴才书》来到北京大学福建招生组驻地,向北大推荐自己。最终没有被北大录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1 20: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学该不该给杨华机会 卢美松与孙绍振观点不一手机免费访问 
  北大福建招生组的老师表示,他们已经收到杨华的《士运论》和《鉴才书》,但没办法招收这样的学生。

  “你们不要我要他了!”

  卢美松介绍,杨华同学《士运论》这篇文章我看过,另外在网络上还下载了《声音》,三篇文章他都看过。

  “水平比我当时强。”卢美松说,他高中的时候就喜欢看古书,平时也写文言文日记,但是高考时没有写文言文作文,因为感觉水平还不够。

  卢美松看到杨华这篇文言文作文,得知其因为高考落榜准备去打工,于是打电话给本报称:“让那个孩子不要去打工了。”如果杨华愿意,可以到文史馆先做古文编纂的工作,边工作边学习。

  馆长点评《士运论》

  卢馆长表示,他感觉杨华古文写作的特点,一个是行文非常流畅,基本符合我国古代汉语的语法,所以读起来比较通顺,他引用的古文比较准确,没什么差错,这说明:第一,他学得比较认真。第二,他的记忆比较好。比如引用张载的话、王勃的《滕王阁序》,还有引用庄子和老子的一些语句都比较准确,这说明他记忆力很深很好。第三,他写的文章论证比较充分,也较完善, 看问题比较全面。

  比如《士运论》,卢美松认为论据、论证和最后说明的论点配套比较完整,给他判定满分还是有根据的。当然个别地方有标点符号的问题,没办法苛求,因为要在一个钟头写一篇《士运论》,半个钟头写一篇《鉴才书》,实在不简单。

  《士运论》和《鉴才书》体现的内容有所不同。《士运论》从古代文人的命运和解局这个角度来谈读书人应该具备的理想、追求和理想实现的结果,他侧重在这方面发挥。《鉴才书》主要针对他目前的处境和求学上进这样的追求来谈,所以这里面有些不同。后边主要讲到怀才不遇,没有得到人的欣赏,因而没有办法发挥他的才能。

  卢美松表示,从这个角度来讲,举了古人的例子, 没有太多的牢骚,用历史比喻自己的现实,能够理解出现目前处境的状况,我认为还是积极的。

  从杨华目前的专长、兴趣爱好可看出来,如果他将来要成就比较大的专才事业,我主张他还是沿着这条道路走,这是一个总体的设想。学古典文学,搞与古典文学有关的事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1 20: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华另一篇古文:声  音
  春秋之上,孔丘闻《韶》忘肉;魏晋之间,嵇康弹琴忘身。或有取法乎天地之外,老聃曰“大音希声。”或有集静于万物之间,张籍曰:“鸟鸣山更幽。”我则泛泛乎史海,逍遥于诗书,终不忘贤者之韵,终不忘圣人之音。此可以修身,可以齐家,可以治国,可以平天下。予以为此乃天地之声,兆民之音,畅人心脾,悦人胸肝,乃我甚与之声音。请见陈词如下:
   《史记•滑稽列传》所志滑稽者七人,淳于髡其一,优孟其一,优旃其一,东方朔其一,东郭先生其一,王先生其一,西门豹其一,皆善辩。淳于髡仰天大笑而齐威王横行三十六年,其声音也不过隐语一则。是天地之大音希声不假。阮籍污贤,默然不语;陶潜操琴,观之无弦。威王恣酒于髡笑之则敛行正身,孔子所谓“身正不令而行”是之谓乎?是以吾言圣贤之声音可以修身治国。至于淳氏赉鹄至楚而途中见供,不见其身首异处,可知善言“可以保身,可以全身,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庄子》)至于优孟则大类淳氏,以反谏齐王而齐王正身治国。秦之优旃则不同,所行之善至于下士。陛楯之人沐雨而无少憩,优旃倚槛疾乎而得以更半。圣人之德美乎哉!
    东方朔之才也博,昔时予读其《答客难》终日不倦,观其所行之事近乎于狂,未尝不将其比之古希腊之第欧根尼也。然见其卒时所言,所以释然。天下治则我贡治世之言,天下乱则我献安邦之策,不亦宜乎?东郭先生敝衣陋屐行于雪中自得乐,其胸中必有圣人陋巷犹乐之言。王先生因其声音传之武帝而声名显,西门豹因治水有功而万代志也。声音之发出乃倏忽之意,而我乃千古后一书生常慕之。此皆正声也。
    至于读至《三国志•贾诩传》而始叹天下之声亦有乱世之灾。贾诩字文和,后人戏称之为:“乱武”。善言辞。善谋略,其智极,其行陋,为显名而荡尽天下。始其年少而遭强寇之辱,自言段氏之甥而免,忍顾同难诸人活埋而亡。至于豺狼董卓之祸,其妖言于郭汜之辈杀入京都,虏掠帝王,戕害生民,挑起战争,其罪大矣,而始作俑者仅献一言而分毫未有加焉。策士之毒深矣,时人谓之“毒士”岂有误乎?是以天下之声音其发于人者有善恶之分。善音则安邦治国,名重天下;恶音则为害生灵,遗臭万年。
    狂乱书生在此巧辩善恶之音也,知必遗笑于大方之家,然学者必有所取,必有所不取。我则取之天下之大善,欲助天下太平于万代;我弃之天下之恶音,欲变千古之陋习于今朝。张载所言吾日诵之三,于今又诵之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江右诗社 ( 苏ICP备11024144 )

GMT+8, 2024-11-29 10:55 , Processed in 0.01667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